第158章 介绍心肺复苏

张仲景看到这,已然明白了这就是自己所写的方法,不过后世因为有精密的计时法且得到普及,整个流程都有详细的数据,连按压频率这些都清清楚楚,以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普通人也能理解那些极其精确的位置信息等等。

张仲景在记录完数据后,看着学徒,问道“考考你,为何主播强调,手指要上抬,用掌根部按压”。

小学徒早就知道老师会考自己,在张仲景记录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关键所在:“若是手指贴合胸部,会不自然的用整个手掌发力,这时手指却起不到按压效果,掌根部的力又小了,会导致急救措施大打折扣”。

张仲景听完,满意的点点头,又问道:“那为何在按压前,一定要先判断患者是否还有心跳脉搏”。

还问呐,这下小学徒卡住了,不过陈勇帮他回答了,顺便让全天下人都明白其中关键。

陈勇:“以上是操作,注意啊,一点要注意,不能一上去就按哈,如果有脉搏有呼吸,那是不能按压的”。

“心脏的结构是上房下室”,说完陈勇便打开一幅心脏解剖图,继续说道,“左右心房是一起收缩,然后是左右心室的收缩,最后是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简单理解就是上半个心跳一次,下半个心跳一下,休息,循环往复,这是很有节奏的”。

“得知这些我们可以明白,如果有心跳,你上去就是给人按一下,那心跳本来就弱,难以舒张,你还按人家一下,节奏就乱了,那不完了,本来能跳的硬生生按死了”。

陈勇害怕有人随意尝试,最后又说了一遍:“这法子是不能用到正常人身上的,可能会按死,急救前一定要判断是否有心跳有脉搏呼吸,明白吗”。

天幕下,那些跃跃欲试的人一听,立马捣蒜般的点头,嗯嗯,谨遵医嘱。

陈勇继续介绍:“按压完30次后,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异物将其取出。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通常使患者下颌角及耳垂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翼,吹气2次,每次约1 秒,吹气时余光瞟一眼患者胸腔,正常应见胸廓隆起,如果没有隆起,说明气道堵住了”。

“做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30:2),每5组评估患者呼吸和脉搏”,说道这,陈勇感觉也好累,“唉,按压频率120次/分,就是说一秒按两下,这个频率下去,时间一长没人能撑得住,急救上人工按压都是多人轮流的,可人的手劲不同,这一通下来就像折树枝一样,反反复复后肋骨就容易断,这就是这个方法最大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到这,陈勇就想到个题外话:“断肋骨不是达到效果的标准,这是网上的误传,不过为了避免纠纷,我们就默认了这种‘标准’,救人要紧嘛,不过我们现在不建议非医疗人员去做心肺复苏,容易起纠纷,网上戾气太重了,遇到这种事打120救护车为上上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