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准备迁徙列侯

建郡。

所牵涉的利益极为庞大,可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两千石郡守流官,而是至少一个列侯国!

汉廷的列侯有多香,前面已经讲述很多,只要不作死谋逆,起码能保证一个家族百年以上的顶级荣华富贵,相比较普通流官,实在是金饭碗。

大汉的流封建制度从草创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配套的封侯制度渐渐形成了规矩,从邦周上卿制度之中化用而出,在朝廷直属的郡以及诸侯王国中,形成了上郡(国)三侯,中郡(国)二侯,下郡(国)一侯的郡(王)侯分治制度。

虽然皇帝没有说分封列侯的事,但有郡必有国,这是目前的政治铁律,除非皇帝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这个铁律,这种完全没好处的事情,皇帝一定不会做。

皇帝的圣旨一下来,当时殿中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天下不会再平静,光是围绕要不要建郡就会有极大的争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大的魄力和眼光的。

公孙弘带着圣旨到了丞相府中,丞相的权力极大,皇帝的圣旨需要经过丞相的用印才能够发往各郡国,若是丞相不同意,甚至能直接将皇帝的圣旨驳回,不过一般这么做的丞相,一旦碰到强势的皇帝,距离下台或者死就不远了。

不过皇帝若是真的下了乱命,还将丞相逼死的话。

这个被洛氏影响过的世界的风气,可能会有人直接刺杀皇帝,以正天下视听。

虽然目前还没有皇帝被刺杀,但是过去被刺杀而死的列侯、郡守、诸侯王,五十年之内,整整七十三个!

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平均下来每年就有一个半高级贵族死于刺杀。

这种行为当然是大罪,基本上等同于谋逆,只要抓到,至少死一家,甚至罪名大的时候,会连带上全族流放套餐。

但这个时候,恐怖的事情就来了。

这七十三人之中,朝廷只追究了三十三件刺杀案,另外四十件被查清真相之后,只能说一句死的活该,完全符合以直报怨,诛杀独夫的道德风尚,最终没有追究。

这些人之中,身份最高的是刘彻的一个弟弟,因为残暴的对待属下,多次肆意的辱骂,在郡国之间是出了名的,结果被属下杀死,这种弑君之事,刘彻暴怒自然想要惩治。

但是这件事实在是太符合儒家的君臣义利观,结果被以贾谊为首的人强硬的把人保了下来,不仅仅如此,还要给诸侯王上恶谥,为杀人者表彰,记录在典籍之中。

这让刘彻怎么能接受?

他自然驳回了贾谊的建议。

然后刘彻在面见贾谊时,就见到贾谊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自己,似乎是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偏袒诸侯王。

刘彻当时就明白了,自己不是在和丞相贾谊对抗,而是和天下之间的一种观念在对抗。

最后刘彻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下旨让诸侯王注意自己的德行。

贾谊最后以身体不适为由辞职,但是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却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