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昨天在墙上走

清明后的第七日,西安的天仍裹着一层薄寒。

孟雁子推着轮椅缓缓驶入西槐巷,车轮碾过青石板上未干的露水,发出细微的“吱呀”声。

她裹紧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母亲生前最后一件旧衣,袖口褪色,领口磨毛,像极了这条巷子本身:老旧、沉默,却藏着不肯熄灭的回响。

昨晚的事还在脑子里盘旋。

那一夜,七处墙根同时泛光,光影叠影交错,现实与过往如水乳交融。

她唤醒的不是幻觉,是那些被时间压碎又不肯散去的记忆。

可代价也随之而来——今早醒来时,她盯着药盒发怔,明明记得刚吃过药,腕表却显示距上次仅十分钟。

她的记忆开始重叠,现实与过去在意识里撕扯出裂缝。

但她不能停。

这巷子里有太多人忘了自己是谁,忘了家在哪,忘了曾经被谁牵着手走过雨天。

而她是唯一能听见它们声音的人。

第一日,她停在巷口石墩前。

锈线自腕间滑落,轻轻触向石面。

三秒后,影像浮现:一个穿红胶鞋的小男孩摔倒在地,膝盖擦破,嚎啕大哭。

他娘一边骂“活该”,一边蹲下吹伤口,眼里却是疼得发颤。

画面消散,孟雁子指尖微抖。

她记得这一幕——二十年前她巡社区时听老人提过,孩子后来去了深圳,再没回来。

“今天风大。”她低声说。

小叠站在三步之外,默默记下:“可你眼里,是三十年前的雪天。”

第二日,老井台。

锈线嵌入湿苔覆盖的砖缝,影像闪现七秒:三个主妇围站在井边搓衣,肥皂泡飞舞,笑声清亮。

其中一人哼着秦腔,正是如今独居的张婆婆。

可当画面消失,孟雁子突然脱口而出:“明天别去南门菜市,会下雨。”那是张婆婆死去的老伴常说的话。

她愣住,心跳漏了一拍——这句话,她从未听过,却像刻进骨血。

小叠望着她,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你刚才说的是1987年4月3日,那天确实下了暴雨。”

第三日,槐树杈。

少年用小刀刻下的“小芳嫁我”已被岁月啃蚀,只剩模糊痕迹。

锈线缠上树皮,影像浮现:两个少年躲在树后,一个红着脸把纸条塞给另一个,落款写着“等你考上大学就答应”。

五秒后,画面断裂。

孟雁子呼吸一滞——她竟脱口背出那张纸条全文,连墨迹洇开的方向都一字不差。

可她从没见过那张纸。

第四日,邮筒旁。

锈线垂落铁皮邮筒裂口,影像浮现:一位中年妇女颤抖着拆信,泪水滴在纸上,字迹晕染成团。

她喃喃一句:“娃考上大学了……可爸没等到。”那是1995年,高考放榜日。

孟雁子忽然抬手摸脸,指尖冰凉——她哭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哭。

小叠递来纸巾:“你说‘录取通知书不该寄这么慢’,可那封信,是迟到了整整三年。”

每一天,她唤醒一段记忆,也丢失一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