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假传赵武灵王的命令,说“主父”有事要找赵何,让赵何赶紧过去。肥义觉得不对劲,就对赵何说:“大王,我先去看看,如果我没回来,你就赶紧派兵防备。”结果肥义一到赵章的宫殿,就被埋伏好的士兵杀了。
赵章一看肥义死了,知道事情败露,就带着人去攻打赵何的宫殿。可赵何早就有防备,他的手下大将李兑和公子成带着军队赶来,跟赵章的人打了起来。赵章的人少,很快就被打败了,他没办法,只能逃到赵武灵王的宫殿里,求父亲救他。
赵武灵王看着儿子浑身是血,心又软了,就把赵章藏了起来。李兑和公子成带着军队追到宫殿门口,要求赵武灵王把赵章交出来。赵武灵王说什么也不肯,李兑和公子成商量:“我们已经杀了肥义,又包围了主父的宫殿,如果现在放了赵章,以后主父肯定会找我们算账,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于是他们下令,把宫殿团团围住,还对宫里的人说:“谁要是敢出来,就杀谁!”赵武灵王在宫里,眼睁睁看着李兑他们冲进来,把赵章杀了,却连一句话都不敢说——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权力了。
更惨的还在后面。李兑和公子成杀了赵章后,怕赵武灵王报复,就把宫殿的大门锁了起来,只留了一个小窗户,每天从窗户里递点食物进去。一开始还有点米饭馒头,后来就只剩野菜树皮,最后连野菜树皮都没有了。
赵武灵王在宫里饿了三个多月,把宫里能吃的东西都吃了,甚至连屋檐上的鸟蛋都掏光了。最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带领赵国走向强盛的“主父”,就这么活活饿死在沙丘宫殿里。
直到赵武灵王死了好几天,尸体都发臭了,李兑和公子成才敢打开宫门,向赵何报告。赵何这才下令,以国王的礼仪把赵武灵王下葬。
《清史稿·诸王传》里说:“权柄下移,祸必及身。”赵武灵王就是因为太感情用事,先是废长立幼,再是主动放权,最后又想分裂国家,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绝路。他一手缔造了赵国的强盛,却也亲手毁了自己,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唏嘘。
他开拓了赵国的疆土,把赵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北方草原,为后来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他,赵国可能早就被秦国或者其他国家吞并了,战国的历史说不定会是另一番样子。
赵武灵王的一生,就像一场过山车,有过巅峰,也有过谷底。他的“胡服骑射”,不仅改变了赵国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从那以后,骑兵逐渐成为古代战争的主力,宽袍大袖的服装也慢慢被更方便的短衣长裤取代。
可他的结局,却成了永远的遗憾。他不是败给了敌人,而是败给了自己的感情用事和对权力的糊涂认知。他想让两个儿子都好,却没想到最后不仅害死了长子,也害死了自己,还让赵国陷入了一段时间的内乱。
有人说他是英雄,因为他让赵国强大;也有人说他是昏君,因为他晚年的糊涂账。但不管怎么说,赵武灵王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敢打破传统,敢改革创新,有勇有谋,可在家庭和权力问题上,却犯了不该犯的错。
这位穿胡服的改革者,用他的荣耀和悲哀,给后来的帝王将相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只是可惜了,他自己没能听到最后的下课铃。
参考《史记》《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