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新局,一朝错断身后事!

公子成被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叹了口气:“大王说得对,是老臣太固执了。”第二天,公子成就穿着胡服上朝了。其他大臣一看连老资格的公子成都服软了,也不敢再反对,“胡服骑射”就这么推了下去。

接下来就是练骑兵。赵武灵王亲自当教练,每天穿着胡服跟士兵一起骑马射箭,还从匈奴那边学了不少骑兵战术。他还规定,老百姓也可以报名参军,只要骑射厉害,就能当军官、拿赏赐。这下赵国上下都疯了,不管是农民还是牧民,都天天练骑马射箭,没多久就练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

这支骑兵有多猛?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带着新练的骑兵去打中山国,以前打中山国跟啃硬骨头似的,这次骑兵一冲,中山国军队根本挡不住,直接丢了好几座城。后来又去打林胡、楼烦,把这些草原部落打得服服帖帖,不仅抢了他们的牛羊马匹,还把他们的地盘纳入赵国版图,赵国的疆域一下子扩大了不少。

《清史稿·兵志》里说:“骑射,国之根本。”赵武灵王早就懂这个道理,他用“胡服骑射”把赵国从一个中等国家,变成了能跟秦国叫板的强国,这波操作,放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天花板级别的。

赵武灵王在战场上顺风顺水,可在家庭问题上,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立储。

一开始,他立了长子赵章为太子。赵章长得人高马大,跟赵武灵王一样能打,跟着他南征北战,立了不少功劳,大臣们也都很认可他。可后来,赵武灵王宠上了一个叫吴娃的妃子,吴娃长得漂亮,又会来事,赵武灵王对她百依百顺。

小主,

没过多久,吴娃就生病了,临死前拉着赵武灵王的手,哭着说:“大王,我没别的心愿,就想让我们的儿子赵何当太子。”赵武灵王被哭得心软,也不管什么规矩,就把太子赵章废了,改立小儿子赵何为太子。

这还不算完,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又干了一件更离谱的事——他把王位传给了赵何,自己当起了“主父”,也就是太上王。他的想法是:“让赵何管国家内政,我专心带着军队去打秦国、开拓疆土,父子俩分工合作,赵国肯定能更强大!”

可他没想到,权力这东西,一旦交出去就收不回来了。赵何继位后,在大臣肥义的辅佐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大臣们也都开始听赵何的话,没人再把“主父”赵武灵王当回事。

这时候,赵武灵王又开始心疼长子赵章了。他看到赵章每天对着弟弟赵何磕头行礼,心里不是滋味:“赵章本来是太子,现在却要受这委屈,都是我的错啊!”于是他又想了个馊主意:把赵国分成两半,一半给赵何当赵王,一半给赵章当代王,让兄弟俩各管各的。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大臣们都急了,肥义直接反对:“大王,国家哪能分成两半?分了之后肯定会内乱,到时候赵国就完了!”赵何也不同意,毕竟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地盘分出去。

赵章本来就对废太子的事耿耿于怀,现在看到父亲心疼自己,还想给自己分地盘,心里的野心一下子就冒了出来:“既然父亲支持我,那我不如直接把赵何赶下台,自己当赵王!”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带着赵何和赵章去沙丘(今河北广宗)游玩,住在两个相邻的宫殿里。赵章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跟自己的谋士田不礼商量,决定发动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