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1965年8月5日—6日
福建东山岛海域
8月5日,夜幕刚刚降临,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吴瑞林刚刚从办公室回到家中吃晚饭,家中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来。吴瑞林放下碗筷,走过去拿起听筒,电话里传来南海舰队作战室值班科长语气急促的声音:
“报告吴司令员,汕头方向发现敌情,请首长立即到作战室。”
“我马上到作战室,你立即通知舰队其他首长!”
“是!”
吴瑞林,13岁参加共青团、17岁参加红四方面军的四川“红小鬼”,曾经的四野第五纵队副司令员,第一批入朝参战的42军英雄军长,1955年的开国中将。1959年从陆军转到海军任南海舰队司令员。因在打日本鬼子时伤了一条腿,人送外号“吴瘸子”。在朝鲜战场上,吴瑞林指挥42军先后在黄草岭、赴战岭、宁远等战斗中屡败美军,威名远扬。
相映成趣的是,他在台湾的对手,前任国民党海军总司令、刚刚升任副总参谋长的黎玉玺也是四川老乡,但人家可是正经科班出身,先后在国民党海军电雷学校第一期、海军军官学校二十三班毕业,后留学德国、美国深造;现任海军总司令刘广凯更是英国皇家海军大学毕业生,即便是海军副总司令冯启聪、巡防第二舰队司令官胡嘉恒以及“剑门”、“章江”两舰的舰长王蕴山、李准,无一不是海军官校正规科班毕业。
而吴瑞林,除去1957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的经历外,他的学历仅仅是一年速成中学,海军可是技术密集的军种。这位在血雨腥风中成长起来的着名战将,刚刚到任南海舰队之初,舰队领导班子担心他对海军技术和战术的陌生,为他制定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恶补学习计划,以便尽可能地熟悉了解海军的方方面面。
吴瑞林可没有老老实实坐在课堂里啃书本解几何题,他到任后即登上舰艇不耻下问,请航海长给他讲解航海知识;请机电长给他讲解主机和副机的性能及操作方法;请枪炮长给他讲解舰炮的性能和作用。他头一次上舰出海,便一口气航行了3000多海里,竟然不晕不吐,仿佛天生就是干海军的料,让他的下属们叹为观止!此后,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带舰出海训练,由陆上猛虎转变为海上蛟龙,深受南海舰队官兵的爱戴。
吴瑞林来到作战室,一坐上指挥的座位,便命值班科长汇报敌情。
值班科长口齿清晰简明扼要地汇报到:“我舰队东山岛金刚山观通站雷达观测到,距台湾左营军港84海里处,有两艘国民党军舰混在航行的商船中,向我沿海地区驶来;与此同时,我舰队汕头水警区古雷头观通站也在距我外海78海里处发现这两艘敌舰。”
这时,舰队方政委、王副司令员等舰队主要领导也迅速抵达作战室。听完汇报,吴瑞林仔细查看着海图,立即下达两个命令:
“第一、命令汕头水警区立即判明敌情,迅速上报舰队。汕头水警区部队进入特级战备。”
“第二、立即向海军总部和广州军区报告情况,并请示批准我舰队出海作战歼敌。”
同时,舰队情报部、作战部迅速核实查明,两艘敌舰系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旗舰、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并按敌舰以往的活动规律综合判断,敌舰企图在福建南部的苏尖角至古雷头一带海域实施偷袭登陆,搞“心战活动”。
很快,海军张参谋长和广州军区陶参谋长分别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并告知南海舰队上报的敌情,已经报告给海军和广州军区首长,同时报告了总参作战部,由他们转报军委首长。
吴瑞林与舰队其他领导商议后,向汕头水警区连续下达了四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对海区进行清查,切实掌握、紧紧抓住敌舰的航行情况。
第二道命令:立即报来汕头水警区的战备情况。
第三道命令:成立海上指挥所,由汕头水警区杨副司令员负责指挥;由汕头水警区护卫艇第41大队和鱼雷快艇第11大队成立海上第一攻击梯队,由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孔照年担任梯队指挥,立即前往南澳岛海域漂泊待机;陆地指挥所由水警区政委等负责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