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的午后,外出奔波的技术员、采购员以及市场部的业务员们开始陆续返回。其中,秦羽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他一到家,便急匆匆地前往郭援朝的住所进行报到,手中紧握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秦羽终于将这份赖茅的手稿亲手交给郭援朝时,他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身为酒厂的核心技术人员,秦羽深知这份手稿的价值所在。它不仅是酒厂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承载了所有人的期待和努力。
为了确保手稿的安全,秦羽一路上都小心翼翼。他担心手稿被盗,甚至不敢将其随意放置。最终,他想出了一个极端而有效的方法——将手稿缝在了自己的衣服内侧。这样一来,无论他走到哪里,手稿都能紧贴身体,随时受到保护。
在确认手稿安全的那一刻,秦羽心中的紧张与忧虑终于消散。他深知这份手稿的重要性,也明白一旦有任何闪失,自己将无法面对厂长郭援朝的期望与信任。因此,即便是夜晚入睡,他也未曾解开衣扣,生怕手稿在自己手中发生任何意外。
郭援朝接过秦羽递来的手稿,转身交给了站在一旁的郭靖。他示意郭靖仔细翻阅,验证这份手稿的真实性。郭靖迅速而专注地翻阅着手稿,眼中透露出惊喜与赞叹。经过短暂的确认,他点头肯定,这份手稿确实是真迹无疑。
看到郭靖的肯定,郭援朝心中的疑虑也随之消散。他深深地舒了口气,将心中的重担放下。他亲自为秦羽倒了一杯热茶,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与敬意。
“秦部长,你们这次真的是辛苦了。”郭援朝的声音充满了感激与敬佩,“明天晚上,我们将在酒厂食堂举办一个盛大的庆功宴,专门表彰你们这些为酒厂做出巨大贡献的同志。我要让所有的秦王人知道,你们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是被人看得见的,更是能够给你们带来巨大收益的。”
听着厂长郭援朝的话语,秦羽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感动。然而,他此刻的思绪并未完全沉浸在这份感动之中,因为他根本就无法想象到,郭援朝所说的“巨大收益”竟然会是一个他们之前从未敢奢望过的天文数字。
早在郭靖与父亲郭援朝商讨如何给这批有功人员发放奖金时,郭靖最初的设想是,特等功绩奖励五万,一等功绩三万,二等功绩一万,三等功绩五千。然而,郭援朝却担心这样的高额奖金会吓到这些朴实的工人们。在那个年代,一个月的工资才不到六十元,直接发放五万元,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甚至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恐慌。
郭援朝深知,虽然奖金的数额能够体现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尊重,但过高的金额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他担心,有些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可能会铤而走险,甚至做出谋财害命的事情。因此,在听取了父亲的建议后,郭靖最终决定将奖金的数额进行适当调整。
经过深思熟虑,郭靖将特等功绩的奖金定在了一万元,一等功绩八千元,二等功绩五千元,三等功绩三千元。这样的调整虽然减少了奖金的总额,但对于工人们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尤其是三等功的奖金,相当于他们六年的工资,这无疑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为酒厂争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功绩。
郭援朝和郭靖的这份用心和考虑,不仅体现了对工人的关怀和尊重,也展现了他们作为酒厂领导者的智慧和远见。
他们知道,真正的激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对工人付出的认可和尊重。因此,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奖励机制,让每一位工人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这次奖励评定中,郭靖按照各位员工对酒厂的贡献度,慎重地确定了特等功绩的获得者。首当其冲的是技术部的秦羽秦部长,他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成功获取并保护了赖茅手稿,这一无价之宝对于酒厂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除了秦羽,郭靖还特别提到了两个团体特等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