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次下西洋还有意外收获,我们终于找到了失踪的建文帝。”
朱棣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惊,惊讶中夹杂着一丝忧虑,但是瞬间他的表情变得非常惊喜,抚掌大笑道:
“你说的可是真的?你们找到我侄子了?哈哈哈……真是太好了,朕当年就觉得朕的侄子不可能自焚而死,好在我一直坚持派郑和去南洋寻找。终究皇天不负苦心人,朕的侄子果然还活着。朕这个周公总算是当到头了,肩上的重担总算是能卸下来了。朕当皇帝这几年可是累坏了,每天有批不完的奏章,真是苦不堪言,哪有当王爷时在战场上冲杀那般潇洒痛快。等我侄子回来,我就可以把朝政还给他了。”
朱棣脸上挂着如释重负般的笑容看着在场的各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阴奉阳立马反应过来附和道:
“陛下叔侄团聚真是可喜可贺,此乃皇室之幸、万民之幸、天下之幸。陛下当政这些年,整顿朝纲,励精图治,使得大明国势昌隆,百姓安居乐业,北驱残元,南下诸洋,开创我中华未有之盛况。如今还政于建文,陛下真可谓德盖三皇,功过五帝。”
阴奉阳起了这么一个头,太子等人立马山呼道:
“陛下圣明。德盖三皇,功过五帝。”
朱棣示意众人起身,问道:
“你跟朕说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侄子的。”
“能找到建文帝,主要是因为一个叫盖士奇的人,他原来追随建文帝,后来叛逃过来,是他告诉我们建文帝的下落。建文帝当时正要和波斯明教相互勾结,我和马大人、王大人还有盖士奇四个人混入明教总坛,要把建文帝抓回来。可是……”常国忠说到一半就不说了。
“可是什么?”朱棣追问道。
“可是因为臣畏罪潜逃,不知道最后马大人他们抓没抓到建文帝。但是我想马大人应该不会失手。”
朱棣听到原来建文帝抓没抓到还没定论,脸上的表情又变得飘忽不定。
这时太子爷趁机说道:
“父皇,常国忠这几次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多有功劳,再加上他毕竟不是有心要伤人性命,求您看在他的祖上为大明立过汗马功劳的份上,从轻发落。”
朱棣想了想说道:
“好吧,既然有太子为你求情,死罪就免了。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朕马上又要北伐了,正缺人手。这样,削去你一切官职爵位,贬为步卒到英国公张辅的军中效力,戴罪立功。”
父子二人赶紧匍匐在地山呼道:
“谢陛下隆恩。”
跟着退出殿外。
太子和常胜父子出了皇宫之后,常胜急忙向太子感激道:
“多谢太子爷替我父子二人周全。”
“国公客气了,能有这个结果已经是万幸了。而且皇帝说的明白,让令郎到北伐军中戴罪立功。如果这次北伐令郎能立下什么战功,官复原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常胜说道:
“能不能官复原职我已经不奢求了,平安无事我就心满意足了。”常胜跟着对儿子叮嘱道:“孩子,到了军中一定要多加小心。”
“父亲请放心,孩儿一定在阵前立功,绝不辱没常家的威名。”
此事过了大概十多天后,郑和的船队才回到大明。因为船队要等候季风,所以回来的比常国忠晚了许多。船一靠岸,郑和急忙和王景弘、盖士奇一起赶赴京城,面见圣上。
三人进入殿中,一起跪道:
“微臣/草民,叩见圣上。”
朱棣叫三人起来,指着盖士奇问道:
“你就是盖士奇吧。”
盖士奇大吃一惊,没想到朱棣竟然认得自己。盖士奇急忙答道:
“是,陛下,草民正是盖士奇。草民昨日昏聩,误跟了建文伪帝,今日弃暗投明,得见圣主,真是三生有幸。圣上若不嫌弃,草民愿效犬马之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盖士奇说的义正辞严,好像一副忠臣烈士的模样。
郑和和王景弘彼此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有些奇怪,朱棣是怎么认识盖士奇的?
朱棣对盖士奇的表现很满意,笑着说道:
“好,很好,听说你在寻找建文帝这件事上立了大功,朕一定会重重犒赏你的。”
“谢主隆恩。”
“郑爱卿,朕的侄子你们找到了吗?”
郑和本来心中还在盘算怎么向朱棣解释假建文帝的事,此刻朱棣直接问起,郑和只好答道:
“臣正要向陛下禀报,我们确实找到了建文帝的线索,可是最后才发现那个建文帝竟然是别人假冒的。”
朱棣听闻此言,先是一阵惊讶,跟着大失所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