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李唐的思维从来不是手下人能琢磨的

吐蕃统治阶层会怎样解决他们当前面临的巨大危机,李唐没太大的兴趣关心。

事实上,只要李唐愿意,现在就可以集中所有兵力,分从西、北两个方向呈钳形攻势一路横推,直捣黄龙,兵临逻些城下。

只不过,李唐更看重的不是军事层面的胜利,而是把彻底解决民生经济问题当成核心战略。

打下了地盘,当然就要静下心来把地方建设好,提升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国和日本,就是以为军事力量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唯军事论主观错误。

试想一下,如果希特勒在把英法联军赶出欧洲大陆后,全力着手把那些战败的欧洲国家建设成德国的战略大后方,通过外交政治谈判跟英、美、苏等国家坐下来拖时间,而不是心急火燎地进攻英国本土和进攻苏联,会是怎样的结局?

如果日本在七七事变后不是妄想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而是采纳石原莞尔提出的蚕食战略,以中国当时的国力,有可能打败日本吗?

因此,军事上的激进、冒进思想,肯定是要不得的。

要知道,战争最终还是服务于政治,是达成政治和经济目的的一种手段。

战争,从来都代表着破坏。

和平建设,吃得饱穿得暖,人人安居乐业,才是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民内心渴望的真实需求。

忘战必危,但好战必亡!

孙子兵法有云: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名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一位穷其一生专门研究战争的智者,却不是一个好战主义者,这让所有研究《孙子兵法》的后来者,不得不认真思索其内涵和本质。

船山部落需要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是基于国家利益和宏观战略的需要。所以,李唐会果断地采取战争行为来解决这个迫切问题。

现在生存空间有了,发展空间也有了,如果继续推动战争进程,显然不符合李唐发动战争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