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剧情中,正是此次征战,让裴晏清丢了性命,他是“战死沙场”的。
时间走到下一个节点后,资料也更新完毕。
他压根不是造反失败后死的。
裴晏清不屈于任何一方,可他手握兵权,位高权重,即使魏逸不下手,皇帝也会忌惮裴晏清拉帮结派,从而推波助澜。
帝王家总是如此,给了臣子权力,又对谁都疑心重重。
这一仗,前半段打得都好好的。
大魏制定的战术没有问题,如果不出意外,是完全可以打个漂亮的胜仗,凯旋的。
可裴晏清被魏逸的人阴了。
他和敌国周旋,虽寡不敌众,可还是强硬地杀出了重重包围。
就在他以为自己破除黑暗,得见光明之时。
身后一支箭,射穿了他的心。
且箭上带毒。
裴晏清殊死一战,身上本就受了伤。
而后,他从马背上跌落。
再也没有站起来。
裴晏清驰骋沙场,戎马一生,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本应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将军,接连失去了生命里所有重要的人。
生他的母亲大出血而死,身居高位的父亲被联手害死,未曾谋面的夫人因病离世。
而他自己,为除外患,领兵出征,却死于内忧。
失去了主将后,士兵们群龙无首,军心大乱,拼死抵抗。
裴晏清落得个“贪功冒进”的评价,仿佛全是他一意孤行,才引得主力军被歼灭。
最后,大魏是赢了,可赢得损失惨重,赢得血流成河,无数个家庭被拆散,民心涣散,国力直线下降。
为填补战争的损失,国库不堪重负,空虚得紧,魏逸成功上位后,为了充实国库,和他自己的口袋,剥削甚重,百姓叫苦连连。
可身在皇宫里不出宫门的人,怎会知民间疾苦?
新帝的脾气阴鸷不定,底下的大臣没一个敢说真话的。
毕竟勇于直言进谏的都已经被杀了,下场怎么惨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