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黄疸,黏膜、浆膜有点状出血。肝、脾肿大充血。肾肿大,皮质部点状出血,其内侧有粟粒大乃至米粒大坚硬的病灶,致使肾表面凹凸不平。
【诊断】
本病单靠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难于确诊,只有结合微生物学和血清学诊断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确诊。但是,由于国内兽医对本病的研究,特别是诊断方法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商品化的诊断试剂,因此必要时可以借鉴人医方面的诊断技术。目前市场上有检测抗体的ELISA试剂盒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试剂盒可供选择。
1.微生物学检查
在急性病例的高热期,血液及所有的脏器中都有数量不等的菌体存在,当患病动物机体产生一定数量的抗体时,大多数菌体被破坏,只有在抗体难以到达的地方如肾小管中可以存活下来。
体液材料菌体数量常常很少,检出机会不多,要注意浓缩集菌。
生前检查早期用血液,中、后期用脊髓液和尿。死后检查在1h内进行,最迟不得超过3 h,否则组织中的菌体大多数发生溶解。
一般采取肝、肾、脾、脑等组织。
病料采集后应立即处理,并进行暗视野直接镜检或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查,病理组织中的菌体应用姬姆萨染色或镀银染色后检查。有条件时可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
2.凝集溶解试验
目前显微凝集试验(MAT)被认为是金标准。
钩端螺旋体可与相应的抗体产生凝集溶解反应。
抗体浓度高时发生溶菌现象(在暗视野检查时见不到菌体),抗体浓度低时发生凝集现象(菌体凝集成菊花样)。
一般先以被检血清做低倍稀释与各个血清群的标准菌株抗原做初筛试验(或称定性试验),查明被检血清是否有抗体存在及其群别。
若有反应,再做进一步稀释与已查出的群别各型抗原做定量试验,测定其型别的凝溶效价,以判定属于何种血清型的抗体。
反之,用已知抗血清测定从患病动物中分离的菌株属何种血清型,其方法也是一样。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国内已用此法检查钩端螺旋体病患者抗体,证明本法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有人曾用本法与显微凝集试验做比较,发现本法检出率较高,因此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诊断方法。
4.间接血凝试验
本试验具有属特异性,比凝集溶解试验更敏感,能检出血清中微量抗体,可作为本病的早期诊断法。
5.聚合酶链反应(PCR)
此法能检出少至一条到数条钩端螺旋体,远较血清学方法敏感,且在3h内即可获得结果,是检测钩端螺旋体最敏感、特异和快速的检测方法。
6.多价苗紧急接种诊断
在进行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和防控中,往往遇到病原体的检查、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的检出率很低,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常常是30%~60%不等,使诊断发生困难。
应用人的钩端螺旋体5价和3价苗进行紧急接种,若为本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接种后两周内新病例停止出现,疫情停息,可得到间接诊断的效果。
钩端螺旋体病应注意与布鲁菌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及衣原体病等流产性疾病相鉴别;与附红细胞体病、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急性溶血性黄疸等溶血性疾病相鉴别;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等神经症状性疾病相鉴别。
【防控】
平时防控本病的措施应包括三个部分,即消除带菌排菌的各种动物(传染源);消除和清理被污染的水源、污水、淤泥、牧地、饲料、场舍、用具等以防止传染和散播;实行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抵抗力。
免疫接种是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国内只有人和犬用的商品化灭活疫苗。由于各地流行菌型不同,各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故应根据当地流行的主要菌群选择相应的多价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每头动物每年接种2次,间隔7d,免疫期为1年。
动物可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如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等。对患病动物可采取抗菌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常用青霉素、多西环素、先锋霉素进行抗菌治疗。同时配合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维生素K和强心剂等对症治疗措施。
【公共卫生】
人钩端螺旋体病多发生于某些职业、娱乐业或一些特殊嗜好的人群。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将其列入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几年来,在我国、尼加拉瓜、墨西哥、马来群岛、巴西、印度、美国、法国、葡萄牙等地都曾经大规模暴发,因此钩端螺旋体病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范的流行病。
人感染后潜伏期平均7~13 d。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患者突然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尤其是胖肠肌疼痛并有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并有蛋白尿及不同程度的黄疸、皮肤黏膜出血等临床症状。有的病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也有表现为咯血或脑膜脑炎等。大多数经轻或重的临床反应后恢复,少数严重者,如治疗不及时则可死亡。人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应按病的表现确定治疗方案,一般是以抗生素为主,配合对症、支持疗法,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其次为四环素族、庆大霉素、多西环素。预防本病,人医和兽医必须密切配合,平时应做好灭鼠工作,加强动物管理,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注意环境卫生,经常消毒和清理污水、垃圾;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人群要用多价疫苗定期进行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