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杆菌病

此病常与猪瘟、副伤寒等病并发或继发,临床表现严重腹泻,粪便呈血脓样或有坏死黏膜。剖检可见大、小肠黏膜坏死和溃疡,形成白色伪膜,膜下为不规则的溃疡。病理变化严重者可致肠壁穿孔或胃粘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再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可在病健组织交界处取材,涂片后用石炭酸复红或复红美蓝染色液染色镜检,能发现该菌。

细菌分离时,最好用含0.02%结晶紫、0.01%孔雀绿和苯乙基乙醇的卵黄培养基(以抑制革兰阴性、兼性厌氧菌生长),接种后在罐内抽真空,再充入80% N?、10%CO?、10%H?,以钯为催化剂,以厌氧培养法进行培养,经48~72h后,本菌长出一种带蓝色的菌落,中央不透明,边缘有一光带。从中选出可疑菌落,获得纯培养后再做生化鉴定。

如果直接采取肝脏病料分离培养和涂片镜检,若查出坏死杆菌,即可诊断为本病。动物试验可用生理盐水或肉汤制取病料的悬液,兔耳静脉注射(0.5~1.0 mL)或小鼠尾根皮下接种,2~3d后接种动物逐渐消瘦,局部坏死,8~12d后死亡,从死亡动物实质器官易于分离获得本菌。

【防控】

因本病尚无特异性疫苗用于预防,所以综合性防控措施显得特别重要。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除发病诱因,避免皮肤和黏膜损伤。

平时要保持圈舍环境及用具的清洁与干燥,使地床平整;及时清除粪尿污水;避免拥挤,防止动物互相啃咬;不到低洼潮湿不平的泥泞地区放牧;牛、羊、马要正确护蹄;在多发季节,可在饲料中加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结合是该病的治疗原则。动物群中一旦发生本病,应及时隔离治疗。对发病圈舍以及粪便和清除的坏死组织要严格消毒和销毁。在采用局部治疗的同时,要根据病型不同配合全身治疗,如肌肉或静脉注射磺胺类药物、土霉素、金霉素、螺旋霉素、氯霉素等,有控制本病发展和继发感染的双重功效。此外,还应配合强心、解毒、补液等对症疗法,以提高治愈率。

对腐蹄病的治疗,应用清水洗净患部并清创,再用1%高锰酸钾、5%福尔马林、10%硫酸铜或3%来苏儿冲洗消毒,然后在蹄底的孔内或洞内填塞硫酸铜、水杨酸粉或高锰酸钾、磺胺粉,创面可涂敷木焦油福尔马林合剂或5%高锰酸钾、10%甲醛酒精溶液,打上绷带,防止继发感染。牛、羊可通过5%福尔马林或10%硫酸铜进行蹄浴。对软组织可用磺胺软膏、碘仿鱼石脂软膏等药物涂擦,牛每天1次。对食欲不振的投以健胃药。治疗坏死性皮炎,中药制剂大黄石灰散具有很好的疗效。对白喉,应先除去伪膜,再用1%高锰酸钾冲洗,然后用碘甘油或10%酒精溶液涂擦,每天2次,直至痊愈;或用硫酸钾轻擦患处至出血为止,隔日1次,连用3次。

【公共卫生】

人主要表现为在手部皮肤、口腔、肺部形成脓肿(肺脓肿)。

与口腔感染、牙周炎、妇女生殖道感染及肠穿孔、创伤性感染有关。

同时,坏死梭杆菌是引起人类雷米尔综合征的病原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