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不同的是,伪牛痘病毒不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或兔皮肤上增殖。接种牛痘疫苗的犊牛对伪牛痘病毒无抵抗力。该病的防控措施与牛痘病相同。
(七)马痘病
马痘病(variola equina;horsepox)由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的马痘病毒(Horsepoxvirus)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引起。
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外阴型。
皮肤型马痘病又称为传染性脓疱性皮炎(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仅在系部和球节处的皮肤上出现丘疹、水疱和脓疱等主要病理变化,由于局部疼痛,可引起跛行。
黏膜型马痘病又称为传染性脓疱性口炎(contagious pustular stomatitis),于唇内侧、齿龈、舌、舌系带、颊部等黏膜上发生痘疹,病初先发丘疹,继而形成水疱和脓疱,脓疱破裂形成浅的溃疡,但很快痊愈,有的病例可见整个口腔黏膜受损,病理变化波及鼻腔,病马发热,食欲减退,流涎,幼驹较为严重,可造成死亡。
外阴型马痘病临床症状主要出现于阴门皮肤和阴道黏膜,可见局部水肿、痘疹和溃疡,甚至波及肛门和直肠黏膜,个别病例可引起全身症状。
马痘病主要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传播,病马康复后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马痘病毒与痘苗病毒在抗原性和血清学上可发生交叉反应。
马痘病毒可通过损伤皮肤感染人,临床表现为局部(如手臂等)疹状水疱,进而形成溃疡。
马痘病的预防措施多采用隔离病马,固定使用定期消毒刷拭用具等方法。
马痘病治疗多采取冲洗患部,涂擦抗生素或横胺软音等对症治疗方法。
另外,为防止自身感染或成为传播媒介,饲养管理人员要注意洗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