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三秦男儿守家门(上)

杨法震在指挥打退敌人4次进攻,亲手击毙了十几名鬼子后,与300多名陕西男儿魂归永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日军眼见东原防线的主阵地久攻不下,便绕道去攻打中条山北麓的制高点尧王台。

在经过一场血战之后,陕军成功守住了尧王台。

日军从尧王台败退后,又迂回偷袭,一夜之间占领了东南方向的西姚温、解家坟、万古寺,使得中国军队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

此时的永济城外,日军已经突破东原防线,兵临城下。

在六官村坐镇指挥的孙蔚如,急调有“铁军”之称的教导团去夺回万古寺。

教导团三营营长张希文一马当先,在收复了万古寺后,又逆袭西姚温。

战局瞬息万变,由于通讯的中断,三营被日军围困在了西姚温。

经过一夜的肉搏,该营全部壮烈殉国!

这一战,为部队主力及炮兵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8月17日,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永济城。

张剑平神色冷峻地站在城墙之上,他的眼神坚定而果敢,仿佛燃烧着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

他的身后,全团官兵严阵以待,他们的面容刚毅,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决心。

然而,面对日军猛烈的炮火轰炸,城墙开始摇摇欲坠。每一次炮弹的爆炸都带来一阵烟尘和砖石的碎片,让人感到末日的临近。

尽管如此,张剑平毫不退缩,他高声呼喊着激励士气的话语,指挥着士兵们坚守岗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终于承受不住日军的攻击,轰然倒塌。

城外的护城河内,原本清澈的河水被双方士兵的尸体所堵塞,染成了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犹如一条流淌着鲜血的河流。

城内的战斗愈发激烈起来,中国官兵与日军展开了近身肉搏的巷战。

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味道,喊杀声此起彼伏。

就连平日里负责做饭的炊事员们,此刻也毫不畏惧地抡起菜刀,义无反顾地冲入敌群,展现出顽强的斗志。

在这混乱而残酷的战场上,每个人都拼尽全力,用自己的生命扞卫着祖国的尊严。

这些“楞娃”们深知,背后是家园,是亲人,是不能放弃的信念!

张剑平和他的士兵们以无比的勇气和坚韧,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最终,永济城失陷,陕军500多名官兵为国捐躯、杀身成仁!

永济失陷后,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在永济和风陵渡之间的韩阳镇筑起第二道防线。

在当地民众的支援下,以灵活机动的战术阻击日军。

期间,副团长魏鸿纪多次带队插入敌后,奇袭敌营,日军一时风声鹤唳。

在一次奇袭完成后,撤退的时候,魏团副不幸遇难,年仅25岁!

最后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孙蔚如命令教导团撤出韩阳镇,永济战役结束。

永济战役,尽管从表面上看是陕军失利了,但是这场战役为陕军主力的到位赢得了时间。

在孙蔚如渡河作战之初,主力38军及529旅还在赶赴中条山的路上。

因为国共合作期间,38军归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将军指挥,当时正在太行山一带游击作战。

主力没到位,中条山的防务也没有部署妥当。

永济战役后,陕军主力集结到位,中条山防务基本就绪。

日军虽然占领了永济和风陵渡,但惧于守在中条山防线的陕军会断其后路,仍然不敢强渡黄河。

11月,第31军团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

第38军军长赵寿山,下辖第17师和第55师;第96军军长李兴中,下辖第177师和新编第14师。

日军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既然风陵渡无法渡河,日军又把目光瞄准了黄河上的另一渡口茅津渡。

如果从茅津渡跨过黄河就是崤山,占领崤山可以北控山西、东据河南、西进关中。

1939年5月29日,日军开始对茅津渡进行大扫荡。就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六六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