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多的细节,前后跨越数百年,一环紧扣一环,秦汉的其兴也勃其亡也忽,造不了假比起如今被上卿搅乱的时局,那些事更像是真的。”
赵无恤长叹一声:“也唯独对太史,小子才有可能说这些话还不被当做疯了。”
“还请上卿继续说下去!”太史墨殷切第看着赵无恤,作为一个史官,有机会窥探千年后的历史,这是难能可贵的机会。而且按照赵无恤的说法,从上古的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直到秦时明月汉时雄关,泱泱华夏融汇了九州的各族,一脉相传,后世的辉煌如此炫目,让人激动莫名。
但与讲述天汉灿烂的激情澎湃不同,接下来,赵无恤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压抑。
他说那曹魏篡汉,司马篡曹,鹰视狼顾之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说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神州陆沉,中原之地,尽染膻腥。
他说那祖狄闻鸡起舞,中流击楫,说那刘琨困守晋阳,一曲胡笳救孤城。
他说那羯奴石赵屠戮汉人,中原士女流离失所,几成两脚羊。
他说那苻天王投鞭断流,谢安石东山再起,淝水之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他说那宋武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却赢得仓皇北顾……
赵无恤的叙述越是往后,史墨就越陌生,但不知为何,他的代入感也更加深入,渐渐不再有听离奇故事的感觉,他的子孙经历这一切,那些篆刻在这个民族身上的阵痛,那些华夏之人奋发的辉煌,又通过赵无恤之口回馈于他,让他感同身受。
为之喜,也为之泣。
赵无恤接下来还说了很多,说了盛唐风月,宣和画卷,史墨为之神往。
说了靖康之耻,风波亭之冤,史墨为之扼腕。
说了崖山之战,华夏不绝若缕,史墨默然不言,感到了一丝绝望。
说了红巾遍九州,明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史墨为之拍案叫好。
说了萨尔浒之战,四九城之危,煤山上崇祯皇帝吊死,满清入主中原,神州再次沦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华夏的衣冠,没了……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剃发易服,失去的不仅是衣冠之仪,更是华夏的根啊……”
这一刻,本以为已经看透世间万事,历史也只是冷冰冰的记述的史墨竟然痛哭流涕,他哭得就像个刚得知自己失去了儿孙的白发人。
……
比起能活数百年的龟鳖,比起能活数千年的树木而言,人的生命太短暂了,他们被囚禁在永恒的现在中,活在过去的迷雾和未知的未来之间。
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开始记述历史,指望在转瞬即逝的尘埃下保留一些东西。或是想要让时代不要那么快被遗忘,或是想留名让后人记住自己的事迹,又或者是作为先来者,想让他们引以为戒,以史为鉴,这就是史官的本职工作。
史墨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吸纳了那些知识,所以才能如此洞察时代、人心。
而赵无恤却比他更特殊,他不仅是满腹贪欲的年轻权臣,也是内心藏了无数话语和故事的长者,是一本包容了数千年智慧的史书,书页紧锁,能一窥其中究竟,史墨觉得,这真的是他的幸运。
史墨知晓过去,根据以往的兴亡经验来预言时局,然而赵无恤更胜一筹,他能看透未来。
等他冷静下来后,才严肃地对赵无恤说道:”上卿通晓未来大势,但你的所作所为,却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就好比宋国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枯萎的故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