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在宫中的咬牙切齿和暗中谋划,暂时还影响不到“云琰纸坊”门前车水马龙的盛况。皇帝赏金赐匾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飞遍了洛阳的大街小巷,将“云琰纸”的名声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如今,“云琰纸坊”门前,那真是热闹非凡!
天还没亮,就有小厮仆人搬着板凳来排队,为主家抢购新到的“精笺”。穿着长衫的文人墨客,摇着折扇,在店里品头论足,一买就是好几刀,说是要“珍藏”或“馈赠师友”。更有甚者,一些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也跑来凑热闹,出手阔绰,不问价格,只求买到印有“云琰”标记的纸张,仿佛用了这纸,自己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掌柜的!给我来二十刀‘精笺’!要最新出的那批!”
“赵管事!上次定的货到了没?我家老爷催得紧!”
“蔡姑娘!这纸可否题字?我想请您赐墨宝,沾沾贵气!”
赵云和几个伙计忙得脚不沾地,嗓子都喊哑了。收钱收到手软,装纸装到腰酸。他一边忙活,一边心里乐开了花:这哪是卖纸啊,这简直是捡钱!
后院的工坊更是日夜赶工,炉火不熄。新招募的工匠们干劲十足,因为东家不仅工钱给得足,还管两顿饱饭,月底有奖金!这待遇,在洛阳城的工坊里可是头一份!老师傅阿牛现在俨然成了半个管事,带着一帮徒弟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生怕砸了“御赐”的招牌。
蔡琰则成了纸坊的“形象代言人”兼“技术总监”。她不再需要亲自上手干活,但每天都要巡视工坊,检查质量,解决技术难题。更多的时候,她需要在前厅应付那些慕名而来的贵客,尤其是些官宦人家的女眷和千金小姐。
这些夫人小姐们,对蔡琰这位“才女老板”充满了好奇。她们围着她,问东问西,从造纸工艺问到诗词歌赋,再从宫中见闻问到……终身大事。
“蔡姑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这纸造得这般好,学问又如此了得,不知可曾许配人家?”一位侍郎夫人拉着蔡琰的手,笑眯眯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