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攻占陈留后,战败的消息传回许昌,朝野动荡,曹操一时间头风病又犯了,卧床不起。政务和军务都交给曹丕和荀彧处理。曹操麾下将领凋零,非死即降,唯有大将于禁还可委以重任。
面对袁尚摧枯拉朽的攻势,曹操心知肚明,许昌是守不住了。尤其是袁尚拥有雷公车这种超大型的投石车后,许昌即便城池再坚固,也挡不住石头炮轰和火油罐的放火。一旦城池被破,袁军必然进城,可是曹军现在的兵力太少,加上暂时停留的东吴军队,也只有两万人!而袁军号称十五万,至少也有八九万人,如何抵挡的了?
曹操现在除了荀彧和曹丕也无人可商议,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不想死现在就一条路,退守淮南寿春,联手东吴,再战袁尚!
然而现在存在一个问题,淮南目前已经不再曹操的掌控之中,东吴孙权在徐州铩羽而归后,已经占领了淮南的大部分地区,汝南,寿春,合肥三个大城郡都实际上在孙权掌控之中了。
这就是政局和战局的残酷性和现实性。若是曹操在官渡战胜袁尚,孙权便不敢赖在淮南;若是曹操守不住陈留和许昌,孙权又岂会把淮南的便利送回自己手中?
但现在曹操已经顾不上这些了,许昌受不住,他必须要撤的,而且要尽快撤走才好。
接下来另一个问题就来了,怎么撤走?是自己走还是带着汉献帝与朝廷一起逃走?
符合曹操利益的自然是带走汉献帝和大汉朝廷!
曹操带走汉献帝和大汉朝廷可以确保他们不会成为其他势力的威胁,同时也可以利用他们作为政治筹码。此举可以巩固曹操在政治上的地位,保留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力。此外,毕竟天子在手,算是一张保命牌!袁尚大军攻伐,对曹操是毫无保留的,但是有皇帝和朝廷在手,袁尚就会投鼠忌器。袁尚也是想做大事之人,自然要保全自己的声明,若是背负弑君的恶名,对袁尚也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曹操下令,趁着袁军刚刚占领陈留休整之时,两日之内,他要率领军队保护汉献帝和大汉朝廷撤往淮南寿春!
此令一出,朝野震惊,带来的冲击并不比袁尚攻占陈留要小!
许昌的政局变得风雨飘摇起来,汉献帝和死忠汉室的官员们仿佛又要回到当初李傕郭汜之乱后那段黑暗日子之中。当初贾诩的“文和乱武”之后,大汉朝廷从至尊皇帝到三公九卿,全都颠沛流离躲避战乱,而很多官员因为躲避不及,真的被乱军杀死!汉献帝与众大臣逃到洛阳后,见到当年董卓大火烧毁的洛阳是一片废墟,就连食物都找不到。危急时刻,是曹操护驾救援,带来食物和水,并把汉献帝迎回自己的老巢许昌。从此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格局。
如今天子久居许昌,结果又要再次颠沛流离逃往寿春,无论是汉献帝本人还是朝廷官员,就连后宫的女子和太监也都是极不情愿的。毕竟出了许昌的皇宫,外面未知的变数太大了!
还有一部分的汉室官员也正蠢蠢欲动,此时是曹操最为虚弱的时候,大军新败,武将凋零,曹操本人又犯了头风病。原本就存在的反对曹操的一派终于有机会反抗曹操了。
在曹操反对派的眼中:曹操多年以来一直软禁汉献帝,使其为自己的政治傀儡,对上欺侮,对下霸道强权,曹操本人简直就是一个目中无君上无臣子之心的乱臣贼子。如今曹操战败并非坏事,很可能迎来一位对皇帝忠心而且有臣服之心的臣子——袁尚。
而曹操战败逃走,竟然还想着带走天子和朝廷,反对派认为曹操欺人太甚,与当初的董卓无二,曹操完全把天子和朝廷当做自己的物件,随身携带,彻底绑架了皇权和社稷神器!说白了曹操想一直以天子为筹码和护身符,想着继续做他的土皇帝,做他的朝廷“丞相”!
曹操若是强大时,这些反对派的实力不足,自然不敢轻易有所动作,因为曹操在之前也清理过很多反对自己的人,曹操把这些指责他专权和擅权的臣子全部抓起来杀掉,还夷灭这些人的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