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热闹的一天(1)

何必呢?

幸好,张伯书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也许是领会了母亲的意思,也许是手里的盆拿不动了,一不小心摔着了在这个家里都是大错,会连累母亲,他妥协了。

低着头,端着水,吃力的迈过门槛出去了。

也万幸,张知少蹬过侄子一眼,但那是对着整个方向,并没有细看。他也没想到一个黄毛小儿会有胆反抗。炕上的其他几人也没人注意地上这对母子的表情,母子侥幸逃过一劫。

饭菜放上桌,公公张老五三个男人,一人面前一大海碗稠稠的米粥。

这三个人:张老五与张知壮是家里的顶梁柱,地里的重活都指着他们呢,自然该上桌的。张知少就差父兄老远了,他又没成亲,上不上桌都无所谓。

反正,作为家里父母的爱子,少了谁都不会少他吃的饭。可谁让人家有一个爱子如命的老娘呢。

“上桌,必须上桌呀!又不是没地儿。”

张杨氏得意洋洋的跟街上的邻居炫耀过。

这三个人在家里有着最高的地位。

除了碗粥,还有干粮,拿荆条编的小圆框装着,足够三人吃个八九分饱。最后,再把酸菜放上炕桌中间,早饭齐活了。

张杨氏这会儿是不吃的。

这时候,庄户人家吃饭讲究个“男先女后,客先主后”。一开饭,男人们不将究的蹲在外面,讲究的在家里支张桌子,呼啦呼啦先吃饱了。

随后女人或在厨房,或东家西家的聚在谁家门洞里,就着八卦吃的贼香。

张家以前也是如此。

只不过,张杨氏如今不大敢混到那些扎队聊天的八婆里。

她又生了三个儿子,自持腰杆硬,觉得有功与老张家,很不该还和儿媳妇待在一起吃饭。

于是,她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待男人们吃完了,她再一个人上桌吃饭。

这样一来,好了。婆婆不吃饭,你儿媳妇能先吃嘛?而等婆婆吃完,轮到媳妇吃时,饭菜自然凉了。但是到时候,儿媳妇也顾不得抱怨不满了。

因为如今还有一个摆在面前的事要做——“立规矩”。

这是张杨氏进城,去看二妯娌的时候,跟着赵家的邻居学的。

那邻居家的老太太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学了一肚子规矩讲究,嘴上随时能说出一堆儿大道理。

张杨氏与她气味相投,很有些话说。她又有一番心思,跟那邻居老太太请教了一番后,对她是越来越佩服。回家后,便用学来的规矩教导女儿,调教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