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武则天内心的想法,愈发复杂深沉,其对皇权的觊觎心理,无疑变得更为强烈。这种强烈的欲望,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与权力角逐中逐渐滋长。
就拿宰相制度来说,武则天对其,可谓是恨之入骨。从之前那轰动一时的废王立武事件,到后来激烈的废后风波,再到此次惊心动魄的禅位风波,每一次重大的政治变动,宰相们总是站出来,如同难以逾越的障碍,给武则天的政治谋划,设阻添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废王立武时,宰相们以传统的礼教和伦理为依据,坚决反对武则天的意图,使得武则天的计划遭遇重重困难。而在废后风波中,宰相们更是联合起来,试图维护王皇后的地位,让武则天的权力扩张之路,充满荆棘。
面对如此困境,武则天开始精心部署,削弱相权的策略。她独具慧眼,培养了一批青年文人学士。这些文人学士,表面上是在从事编书立着的文化工作,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武则天深远的政治意图。
武则天暗地里积极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她不断鼓励这些文人积极参政议政,从而巧妙地分割宰相的权力。而这些被武则天寄予厚望的文人,统称为“北门学士”。他们在武则天的支持下,逐渐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为武则天的权力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李弘离世后,那段风云变幻的时光里,武则天和李治的第二个儿子李贤,很快便被李治委以新太子的重任。
李贤在担当太子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与魅力。他不仅以其睿智和果敢,深得李治的信任,而且因其公正贤明,礼贤下士而赢得了大臣们的真心拥戴。
曾有三次,李治放心地将监国的重大职责,交付于他,而李贤也不负所托,在监国期间,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智慧。
然而,李贤威望的与日俱增,以及政治能力的迅速成长,却让他的母亲武则天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武则天深知,李贤若顺利继位,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或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索性,武则天心一横,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她精心谋划,设下了一个复杂的局。通过一系列暗中操作,硬是给李贤安插了一个谋反的罪名。
在公元 680 年,这一莫须有的罪名,使得李贤被无情地废为庶人。他的命运,自此急转直下,不久之后,便被流放至偏远的巴州。在那荒凉之地,李贤的处境愈发艰难,最终在各种压力和逼迫之下,含冤自尽,结束了他原本充满希望的一生。
回顾这段历史,令人不禁为李贤的悲惨遭遇扼腕叹息,也对宫廷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因为武则天对李贤如此绝情,这让人们不禁开始怀疑他们之间是否真的存在母子之情。于是,后世便出现了一种说法,李贤并非武则天亲生,而是她的姐姐韩国夫人武顺,与唐高宗李治的孩子。
这个说法,虽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但却给这段历史,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如果这种猜测成立,那么武则天对待李贤的冷酷无情,似乎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然而,无论真相如何,这段历史都充满了权力斗争,亲情纠葛以及复杂的人性因素,让人感叹不已。
原来,自从武则天历经波折回宫,并成功登上皇后之位后,其家族成员,也跟着沾了光,福泽纷纷恩及到了武家人。
早年便寡居的同母姐姐武顺,眼见着妹妹武则天,在宫中地位尊崇,便时常带着自己的女儿贺兰氏入宫,与武则天聊聊家长里短,以增进姐妹间的感情。
此时的武则天,全身心地投入到争夺皇权的艰难道路之中,将大部分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如何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站稳脚跟,谋取更大的权力。正因如此,对于后宫之事的管控,她难免稍有松懈。
这武顺母女二人,皆生得花容月貌,可谓是美貌加持。她们频繁出入宫廷,在与李治的接触中,凭借着出众的容貌和迷人的风情,一来二去,就成功吸引了李治的目光,最终全都被李治纳入了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