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安安稳稳地把朱棣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回到我原本的世界,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卷入了这场纷争当中?每一步都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推着向前,无法回头,也无法停下。
我抬头望向远处,天色渐暗,乌云压顶,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朱高煦的状态极差,整个人颓废至极,仿佛被抽去了脊梁骨,往日威风凛凛的汉王此刻竟显得如此萎靡不振。他见我进来,先是挣扎着想要起身说些什么,却最终无力地瘫倒在太师椅上,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王爷,此事复杂,我也一头乱绪,您……节哀顺变。”我低声劝慰,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沉重。
朱高煦是个纯粹的武将,虽有些小心思,却无大智慧。朱高燧死亡的内情,他猜不透,我也不愿与他细说。若将实情告知于他,以他的性子,必定会立刻召集旧部,硬闯帅府。
然而,这样的举动无异于飞蛾扑火,保不齐今日就是汉王府灭门之日。眼下局势已经够繁杂了,万不可再多生事端。接下来的事情,就让我来承担吧。
朱高煦沉默片刻,忽然苦笑一声,声音沙哑而疲惫:“小子,我这弟弟从小就……算了,人死如灯灭,说来也是可笑。我们兄弟三人,先是大哥连一年皇帝都没当满就死了,后是三弟死在一场莫名的战斗中,如今就剩本王一个。这人世,真是匆匆又可笑。”
他的话语中透着无尽的苍凉与自嘲,仿佛在嘲笑命运的无常,又像是在哀叹自己的无能为力。我站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却不知该如何回应。
朱高煦摆摆手,示意我无需多言,他的声音虽低沉,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本王扛得住,莫作小儿姿态。此次行动虽是皇帝暗中命你们执行的,但惨败至此,就连大明亲王都折了进去,而你作为指挥者,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了。你就在这里住下吧,其余的事情别管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抛头露面,否则迟早会生变故。”
我点点头,低声回应:“我是乘坐皇室马车回的汉王府。”
朱高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冷笑道:“看来本王那侄儿也是如此想的。这样一来,你的罪名倒是小了不少。”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我,“给本王说说,此次行动可有什么收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将不久之前给朱瞻基的那套说辞原封不动地复述了一遍。朱高煦听完,猛地抬起头,目光透过窗户望向阴沉的天际,脸色骤变:“不好!此次北征最后的大战时机就是这两天。不出三日,雪季将至,再无一统漠北之机!”
我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与无奈:“小子也是请求皇上即刻点将出兵,但皇上却说要与众人商议之后才肯出兵。战机稍纵即逝,兵马粮草早已妥当,斥候就连敌军的位置都已探查清楚,只需一场闪击战便可定乾坤。我实在不知皇上到底是如何作想……”
朱高煦闻言,猛地一拍桌案,怒不可遏:“糊涂!真是一群烂货色!他们不就是怕一战扫平漠北后,今后建功之处便少了十之八九?朝堂上少了些源源不断的功勋,难以招架那群腐儒文官!皇帝也怕以后武将势弱,文官一家独大。就为了这些勾心斗角,竟将大战化为儿戏!本王真是恨不得将他们全部诛九族!”
他的怒吼如同雷霆,震得房间内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我站在一旁,心中既感震撼,又觉无奈。
此次北征,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由我全力推动和倡导的。然而,直到真正到了前线,我才知道,其实我不过只是一个被人利用的玩物罢了。那些隐藏在暗处、掌控着局势发展的各方势力,恐怕早在暗地里完成了各种利益交换与勾结。
曾经,我满怀豪情壮志地构想过这场北征:所有人能够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彼此之间真诚协作,凭借如雷霆万钧般的强大力量迅速扫平辽阔的漠北大地,并使之归服于王者的教化之下。可残酷的现实却无情地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所谓的北征已然沦为各个派别相互算计、勾心斗角以追逐功名利禄的肮脏场所,想来甚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