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上的人需求变化快,我怕到时候缺货影响生意和信息收集。”
林真逸思考片刻后说:“可以弄个简单的账本,每进一批货、卖出一件商品都记录下来,定期盘点库存,这样就能清楚掌握货物情况了。”
“另外,和供应商保持好联系,以便在需求变化时能及时补货。”
“咱们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镇上居民和码头往来人员的消费习惯,再调整库存策略。”
赵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这些方法默默记在心里。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林真逸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一起去进货,挑选各种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起布置店铺,贴上温馨的装饰海报;一起研究如何吸引顾客,制定促销策略。
在他们的努力下,杂货店逐渐有了雏形,只等开业的那一天。
一切准备就绪,杂货店即将开业。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林真逸带着赵猛来到一位老者家中。
这座房子位于小镇的一条幽静小巷里,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林真逸轻轻敲了敲门,不一会儿,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打开了门。
林真逸笑着打招呼:“颜老,好久不见。”
颜老看到林真逸,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林小子,你可算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林真逸走进院子,向颜老介绍道:“这是赵猛,以后他在镇上开店,还请您多多关照。”
“赵猛啊,颜老可是镇上的百事通,人脉广得很,码头那些船主、商人,好多都和颜老称兄道弟呢。”
赵猛连忙走上前,恭敬地打招呼:“颜老,您好!能认识您真是太荣幸了,以后还得麻烦您多指点我。”
颜老上下打量着他,笑着点头:“林小子介绍来的,肯定没问题。”
“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在这镇上,就没有我不认识的人,没有我不知道的事儿。”
林真逸带着赵猛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颜老则进屋端来了茶水。
林真逸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对赵猛说:
“颜老在清源镇人脉很广,无论是镇上的官员,还是各个店铺的老板,都和他熟络。”
“颜色老知道很多镇上的事儿,你多向他请教,对开展工作有帮助。”
“码头的事儿,颜老更是清楚得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猛看着颜老,眼中充满了敬佩:“颜老,以后还得麻烦您多指点我。”
“我初来乍到,很多事情都不懂。尤其是怎么和码头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一点头绪都没有。”
颜老摆了摆手:“不麻烦,不麻烦。”
“你们年轻人有干劲,我也希望能帮上忙。”
“码头那些人啊,看着粗犷,其实都很讲义气。”
“你只要真诚待人,多为他们着想,他们自然会和你亲近。”
“以后要是遇到什么麻烦,别自己硬扛着,来找我。我给你出面,保准没问题。”
随后,颜老和他们聊起了镇上的一些情况,哪家店铺生意好,哪些人比较有势力,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
赵猛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提出问题。在李老的介绍下,赵猛对清源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增添了信心。
赵猛忍不住问道:“颜老,您说这镇上平时会不会突然来些形迹可疑的人啊?”
“码头人来人往,我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线索。”
颜老哈哈一笑:“偶尔会有,不过大部分都是过客。但你开店了,多留意着点总归没错。”
“要是看到什么可疑的人,或者听到什么奇怪的事儿,别犹豫,赶紧来找我或者自己先去探探情况。”
杂货店正式开业的那天,阳光格外灿烂。
赵猛站在店门口,身着整洁的工作服,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热情地招呼着顾客:“欢迎光临,看看需要点什么。”
他的声音清脆响亮,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一位中年渔民走进店里,四处张望着:“有柴油吗?我渔船要用。”
赵猛连忙迎上去,带他到相应区域,笑着介绍道:
“有呢,您要多少?我们这柴油质量可好了,保证您渔船跑得顺溜。”
“而且今天有优惠,买十升送一升。”
中年渔民拿起油桶看了看,问道:“老板,你这店刚开的吧?之前没见过。”
赵猛笑着回答:“是啊,今天第一天开业。”
“以后还请您多多关照。您是本地渔民吧,最近出海收成咋样?”他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中年渔民的表情。
中年渔民叹了口气:“别提了,最近这片海域鱼群少了,跑了老远才打了点鱼。”
“不过听说明天有艘大商船要来码头,说不定带来些好买卖。”
赵猛眼睛一亮:“是吗?您知道这商船从哪儿来,运的啥货吗?”
中年渔民摇了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都是听码头那帮装卸工说的。”
赵猛笑着说:“好的,谢谢您。您看您还需要点别的吗?我们店里的生活用品也挺齐全的。”
在赵猛的热情推荐下,中年渔民又买了一些生活用品。
赵猛帮他把东西装好,送到店门口:“您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看着中年渔民离开的背影,赵猛心中暗自高兴,这是他开业以来收集到的第一个有用信息。
之后的日子,赵猛一边用心经营着杂货店,一边留意着镇上的动静,可始终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