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埃及作为帝国的大谷仓,在拜占庭的农业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每年能向君士坦丁堡输出高达26万夸脱的谷物。尼罗河两岸及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谷物生长。除了谷物,这里还盛产纸草芦苇,以其制造出来的纸张质量优良,是埃及的重要出口物。纸张的生产带动了相关的手工业发展,从纸草的采集、加工到纸张的制作和包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3.拜占庭帝国的果园举世无双。杏仁、柠檬、橘子、无花果和葡萄干以及爱琴海、希腊及意大利南部的水果,都大量出口。果园的种植管理十分精细,果农们精心照料果树,采用合理的修剪、施肥和灌溉技术,确保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例如,柠檬和橘子的种植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拜占庭的果农们通过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和科学的种植方法,使得这些水果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
4.列斯堡、萨摩斯、希腊和西西里出产的加了香料的酒驰名世界。这些地区的酿酒业有着独特的传统和技术。酿酒师们精心挑选葡萄,采用特殊的酿造工艺,加入当地特有的香料,使得酿造出来的酒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这种加了香料的酒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是拜占庭帝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在染料植物和药草植物的种植上,拜占庭帝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染料植物如茜草等,其提取的染料颜色鲜艳,经久不褪色,被广泛用于纺织业。药草植物的种植则为医药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拜占庭的医学在当时较为发达,药草植物的种植对其医药研究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此外,拜占庭在甘蔗、棉花和桑树种植上以及养蚕上,则居于垄断地位。甘蔗的种植为制糖业提供了原料,棉花的种植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桑树的种植和养蚕业的兴盛则为丝绸生产奠定了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农村劳动力的构成与补充
1.军事殖民地与农业拓殖
1.为了补充长期战乱所造成的劳力不足,拜占庭人采取了多种富有创意的农业拓殖方式。其中建立军事殖民地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各省建立的军事殖民地中,士兵们承担着双重职责,一方面要履行军事服役,保卫帝国的边疆和安全;另一方面则要耕种分给他们的土地。这种方式既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又增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士兵们在土地上种植各种农作物,他们将军事训练中的纪律性和组织性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得土地得到有效的开垦和耕种。
2.利用异教教派与释放奴隶拓荒
1.帝国还巧妙地利用摩尼教派、雅各教派、保罗教派等异教的基督教派别来拓殖荒地。这些教派的信徒在帝国的安排下,到荒地进行开垦和耕种。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农业技术,与当地的农业传统相互融合,促进了荒地的开发。此外,必要时皇帝也会释放奴隶进行拓荒。在5至10世纪时,成千上万蛮族出身的隶农被安置在帝国内所有欧洲各地区。这些被释放的奴隶和隶农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新开垦的土地上辛勤劳作,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家园,为拜占庭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与劳动形式
1.隶农与农奴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