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王玉兰走到一旁的桌案前,拿起一个茶盏,又轻轻放下,示范着看似不经意却精准的复原动作。
“唯有这般细致入微且不着痕迹,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声此起彼伏,各种想法与思路相互交织碰撞。
讨论起来纷纷扰扰,似在编织一张无形却又极为缜密的大网,只为将那藏匿之事安排得滴水不漏。
室内光影斑驳,王玉兰与宇道围坐于古朴的木桌旁,周围堆满了各类典籍书卷,衣物与布包随意散落其间。
王玉兰手持一件旧衣,正仔细地指着一处缝线讲解其中奥秘。
宇道则倾身向前,目光紧紧跟随她的指尖时而若有所思地点头,时而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
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唯有这藏匿之法值得探究。
他们一边整理着典故,一边讨论着藏匿之道。
王玉兰将一本古籍轻轻放入布包的暗层,又用几件旧衣巧妙地掩盖其上,动作娴熟而沉稳。
宇道在一旁帮忙递物,双手忙碌不停,嘴里还念叨着刚刚领悟到的要点。
说着说着,宇道灵光乍现,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
宇道匆忙起身,脚步急切地回屋内,木质地板被踩得发出轻微的“咚咚”声。
片刻后,只见宇道手持纸笔匆匆返回,坐下时带起一阵微风,令桌上的纸张微微颤动。
宇道深吸一口气,似是要将心中的灵感全部汇聚于笔尖,随即洋洋洒洒地书写起来。
文字如灵动的溪流在纸上踊跃奔腾,每一笔都倾注着他对刚刚讨论所得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而王玉兰则在一旁静静看着,嘴角挂着一抹欣慰的笑意,偶尔也会凑过去,与宇道就纸上的内容轻声交流几句。
不大一会,一篇洋洋洒洒的文述便写好了:
藏匿之要,首在逆常情。如暗格之设,不循众目常视之处,反就偏隅。
其位需画,借山水之形引目,而自身潜于对角幽角,且傍书架,书列有法,避人常动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