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静中,常人以肉眼无法察觉的各种气息,正在被陈仲以性灵拨动。
当世修行,以上古三书《河洛》、《山藏》、《象传》为宗。
三书遗失。
中古有老、孔二先师述《道德》、《易术》为本经。
《道德》有言,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术》则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故而当世有“万物禀气而生”之说。
陈仲亦于定静中,可见万物诸气。
不仅仅人有气,修士有气。
有质有形的一草一木,妖物、石头,有质无形的水,无质无形的“空茫大气”,皆有其气,此气或曰为“炁”。
世间的任何存在,不仅有气,而且是独一无二之气。
就如人随着年龄的变化,外貌会改变,声音会改变,思维会改变,生死状态也会改变,但由体内诸气纠合抟炼的“人炁”,其独有特征却不会变,变的只有表述年龄、体貌、生死等等状态的通行之气。
人是如此,妖也一样。
陈仲静坐于那红毛豺所趴过的位置,目的便是找到红毛豺的气,离得远了难以找到。
陈仲毕竟修为有限,连感应都未能突破,按理说是无法突破自身与自然万物的阻隔,感应到身外诸气的。
好在他从钓叟传授的《玉清三十六箓》中参悟望气术,这才一定程度上打破界限。
但这种对身外诸气的感应,限制也是很大的。
距离稍远,陈仲便只能辨认那些强烈的、张扬的、显着的气,比如大妖、高修,又或者正在全力施展本领的普通妖物。
若要详细察知细微的气息,则首先要排除周围无处不在的干扰,毕竟就连“空茫大气”也是有着自己的气息的,这些干扰不排除,谈何察辨某物的气息呢!
故而陈仲要尽可能寻到目标曾经长期停留的位置。
这位置上不仅有更大可能沾染目标气息,而且目标脱落的皮屑、毛发,也都是携带其特有气息的。
除非,目标也像陈仲一般,修炼到了“锁精禁漏”之境。
修炼到这一步,别说皮屑、毛发,就连毛孔要不要张开,使自己身体内部与外界,做不做有限的接触,都能掌控。
哪里的皮肤、毛发须得新旧更替,也都是由陈仲自行掌握,在合适的时机掉落、收集,不会给敌人留下任何可趁之机。
但豺山君,显然没有这般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