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的满月浮在钱塘江上,陈淑芬的诊所回荡着老织布机的吱呀声。李女士带来的丝绸长卷浸染着情绪光谱——躁期的金红如火山熔岩,郁期的蓝黑似深海沟壑。
"现在你是自己的潮汐预报员。"陈淑芬调节织机节奏,齿轮咬合声与李女士的心跳同步。当丝绸掠过录音机流淌的《梁祝》旋律时,她突然扯断药板,将舍曲林药丸串成珠链织入布料:"这是我的定海神针。"
暮色漫进窗棂,她们将未完工的丝绸系上江畔栏杆。潮水裹挟着月光漫过布匹,李女士的珠链在浪花中闪烁如星链。陈淑芬摸到围裙兜里的毛线球——女儿的那团蓝毛线不知何时已织入丝绸边缘,与药丸珠链缠绕成DNA双螺旋。
"潮汛从来不是错误。"陈淑芬将广场舞录音开到最大声。江水中的丝绸忽然立起,像条苏醒的东方巨龙,每一片鳞甲都反射着不同情绪的光泽。
---
终章:月光经线
中秋夜的钱塘堤岸,陈淑芬的舞队随《春江花月夜》摆动丝绸披肩。李女士站在教堂铁门前,将绣着心电图波纹的丝巾系上门环。月光穿过丝绸经纬,在地面投下流动的彩虹,某个瞬间与二十年前产房的无影灯光影重叠。
江面跃起的鱼群掠过药丸珠链的反光,仿佛情绪宇宙迸发的超新星。陈淑芬的收音机突然接收到了神秘频率——那是经过丝绸过滤的潮声,混着织机节奏与少女时期的产痛呻吟,最终谱成首未被命名的安魂曲。
而在某个平行时空,二十八岁的母亲正抱着早产女儿走过苏堤。她们的身影被月光织入丝绸,随着潮汐永不停歇地漫向宇宙的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