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样的打法?”奥布莱恩喃喃自语,他侧头与助理教练交流,“你能看懂他们的进攻思路吗?他们的防守居然完全没有中心,怎么可能?”
助理教练摇头,露出同样困惑的表情:“就像一张网,随时变化形态,我们无法集中攻击任何一个点。他们的球员似乎每个人都能防守,也都能投篮。”
奥布莱恩听着这番话,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回想起自己在波士顿学院执教时,曾无数次为三分空间和阵地防守设计体系,但从未想过可以像山猫这样,将球员的职责完全模糊化,彻底打破传统位置的界限。
“这是学院派理念的对立面,”奥布莱恩心中惊叹,“不是依靠战术纪律,而是依靠球员的自由发挥和无限切换。他们的阵容简直像在挑战篮球的规则本身。”
作为学院派的代表,奥布莱恩一直以战术严谨和防守纪律着称。他习惯于通过固定的体系来限制对手,通过严密的轮转切断对方的配合。而山猫的打法,让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所有的战术储备都显得无力。
如果不是因为76人的战绩,绞尽脑汁,在观看山猫的录像后,悟道了以艾佛森、韦伯两人双核的类普林斯顿空间强解体系,开始进行磨合,到这一场,完美的压制了山猫的第一,二节。
恐怕......
他看向板凳席上的球员们,艾弗森的疲惫,韦伯的懊恼,罗杰斯的沮丧,以及全队弥漫的困惑,都让他感到难以释怀。
奥布莱恩深吸了一口气,抬手拍拍助理教练的肩膀:“无论如何,第四节我们必须找到破绽。罗杰斯和巴恩斯继续在外线拉开空间,韦伯要更果断地出手,不能再犹豫。”
助理教练点点头,却没有完全自信。他们都清楚,第四节的胜负,不仅取决于球员的发挥,更取决于是否能破解这套看似无解的战术。
观众席上,76人的球迷们虽然依然为主队欢呼,但情绪已经明显被第三节山猫的表现压制。
“山猫到底用了什么战术?”一位资深球迷在观众席上喃喃自语,他的疑问似乎道出了整座球馆的心声。
在一片疑惑与不安中,双方球员各自调整,等待着最后一节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