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热寂-1型】

该装甲由一套由高能电池组组成的动能模块功能,这些来自《死亡空间》的储能技术足以让这些装甲满功率运作近十个小时,低烈度的战争则可以维持一周左右。

动能模块被江秉设计成了背包样式,便于进行快速更宽,当然,这也是整套装甲最耗费江秉精力的地方。

以下是整具装甲详细参数

头部神经共振头盔。

镜面抛光面甲内嵌「螳螂复眼」多光谱观测阵列,由8枚可独立转动的棱镜镜头组成。

考虑到使用者没有脑机,赛博世界各种基于脑机开发的神经同步操控技术变没办法直接应用在此装甲上,江秉一度想要采用反馈速度要更慢一些的力反馈操作模式,但考虑到战场之上,一毫秒的反应落差都有可能导致生死两别,江秉准备研发一款完全自我封闭的神经转化传输义体,作为士兵完成突变改造后下一步的必要义体植入流程。

好在依托于脑机开源的知识,以及市面上五花八门,如自我ICE、外接盘、内存加强、卡米略RAM管理器、RAM升级、边缘系统增强、视觉皮质支持、击杀治疗和机电核心等额皮质义体的提供的参考,这个被江秉命名为‘黑王之钥’的初代神经信号转接器被很轻松研究成功。

它的功能非常简单,置于脑部额皮质位置,可以收集神经信号,并与经过复编程过底层逻辑的装甲RIG操作系统无缝对接,达到“人甲合一”的境界。

后颈处集成先前被江秉特意删除的RIG系统脊柱检测外显功能,可以连通江秉预留的生命信息检测接口,配合RIG本身自带健康检测系统,通过外置LED灯柱实施显示使用者身体健康情况,便于在战场上展开救援。

当然,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与《死亡空间》中的采矿作业有所不同,这种功能被缩小为一个小型可变灯柱,并圈定了特定光谱,只有搭载了对应显示波段的目镜可以看到。

最重要的是,此功能可以人工关闭。

耳部装甲同样集成了RIG通讯系统,只不过江秉选择取消了配套的外置投影设备,改用目镜投影通讯。

呼吸过滤器采用漩涡状金属网格,内置的过滤设备足以支撑使用者在极端情况下在大部分毒气,烟尘等恶劣环境中短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