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说些气话也属正常

当前局势下,徐州城的危机已迫在眉睫,许多将士丧身战场,这一事实不可否认,关羽也无法推辞。

因此,刘备迅速做出了联系曹操的决定。

曹操的军队连番征战早已疲惫不堪,在权衡利弊后也同意接受刘备的投降。

更重要的是,此时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应对袁绍之外更大的敌人——张易。

虽然曹操出身于宦官家族且不满世家贵族的作为,但他父亲曾位居司马,那是全国最高等级的军职,即便这个位子是靠金钱得来。

这使得曹操在内心深处也以贵族自居,并且明白当世贵族的重要性。

几乎全体知识分子普遍认可的一件事:作为精英阶层的成员,对抗张易已是共同使命。

身为未来的魏武帝,曹操清楚民心所向之重要。

于是他不仅没有消灭刘备的力量,反而给了他一块领地作为投诚后的待遇。

“玄德,我这么做全是因为要对付张易,你知道吗?”

送别时,曹操向刘备表达了这样的理由。

刘备点头回应道:“我明白,如今张易已被各路诸侯视为必须铲除的目标。”

两人一致认同应尽早决战张易,“他的力量还在扩大中,”

这句话让刘备深感共鸣。

显然,张易已经得到荆州与益州两处百姓的支持。

一旦其平等主义继续推行,获取整个汉帝国人民拥护不过是时间问题。

若民众都向往张易做皇帝,那么诸路豪杰只能被迫做出选择。

纵然崇尚贵族身份,诸侯们也清楚意识到真正掌权的只是少数,而且这些贵族往往贪生怕死。

知识分子固然不可或缺,但缺乏勇气者无法成事;每一位主公身旁的智囊们既是士人更是勇士,愿意为其献出生命。

临行前,见到曹操拱手告别,关云长只淡然回礼后默默地走远。

此时此刻,在关心中,他对曹操的感情早已荡然无存。

曾经他认为除了大哥刘玄德以外最值得尊重的人物排第二位的曹操,在此际彻底失去了关羽最后一点尊敬。

---

再次的抉择——投降的决策与代价

但是现在,自从张易提出了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理念后,这一观点已经取代了曹操的原有地位。

关羽隐约觉得,张易比他的大哥更有远见,更像一位真正的英明君主。

每当有这种想法冒出时,关云长总会急忙翻开《春秋》和《左传》,以忠义为心,坚守自己的信念。

一个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