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战报

我爷是刘邦 大春最棒 3394 字 3个月前

“因此,我孙子认为,我们不仅需要战斗,更必须坚决地战斗,以图达成持久的和平,根除未来可能带来的麻烦!”

站在政府大厅下的年轻男孩,尽管声音尚显稚嫩,却蕴含着坚定的决心和不容置疑的语气。刘氏家族的长老们和大臣们,随着他的话语,脸上的表情愈发阴沉。

刘盈发言结束后,他自豪地环顾四周,“所有河流和山脉所及之地,均应纳入汉朝的版图。天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汉朝繁荣昌盛的象征!”

他自认为提出了一个有力的观点,但刘盈却愤怒地反驳道,“你从何处听来这种扭曲的逻辑,胡言乱语!”

“住口!”刘邦警告他的孙子。

随后,他兴致盎然地从下而上仔细打量着刘启,嘴巴张得很大,无声地露出了笑容,然后转向纪孙和。

“纪孙,你觉得我孙子的话如何?”

纪孙和恭敬地鞠了一躬,回答道:“无论对错,微臣不敢妄加评论。微臣祝贺陛下,也祝贺皇太子!”

“祝贺什么?”

“皇孙虽然年纪轻轻,却已展现出这样的洞察力和策略,这实乃天赋异禀!”纪孙和带着明显的钦佩之情说道,“而且,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雄心壮志,以及作为统治者指挥四方、令世界敬畏的胸怀。如此年纪便具备如此远见和勇气,实属罕见。即便是秦朝的皇帝和汉朝的舞者在同等年纪,也不会有如此的视野和胆识。汉朝能有如此一位慧眼识珠的孙子,未来成为我国的王子,对于陛下、皇太子以及我们这些大臣而言,都是一大喜讯!”

纪孙和的赞美让刘启不自觉地挺胸抬头,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

魏国公和卢达也满怀钦佩地附和道:“皇孙的言辞确实触动了我们汉朝的战士心灵。如今我国军队强大,战马雄壮,正应乘胜追击,征服四方!”

刘邦点头表示同意,眼中闪烁着欢喜之色,他高声对刘盈喊道:“孙子,过来,到爷爷这里来!”

刘启缓步走近,正打算行礼,却被刘邦亲切地抱起,放在了自己的臂弯里。

“是谁教你这些话的?”刘邦轻声询问。

刘启回答道:“这些想法大多是我想出来的,只是些粗浅的见解!”

“这并非谦虚,而是皇帝的智慧所在。”刘邦笑着,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河流与山脉横亘,一切均归汉朝所有。你的话让我想起了当年在天空中战斗的日子!”

“然而!”刘邦的语气突然一变,“尽管你说得有理,我们也不能仅凭你所说行事。”

“为什么?”刘启困惑地问。

“因为,”刘邦笑了起来,“你曾祖父不希望你成为另一位汉朝皇帝!”

:“贤良的孙子啊,

“人们都说汉朝的皇帝是具有伟大策略的英雄,统治了无数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邦抱着他的曾孙,语气缓慢地说道:“但在我看来,他们不过是庞大的消费者罢了!他们或许在一生中享受了无数,但也挥霍了接下来两代皇帝辛勤工作所积累的国家财富!”

“你知道战争为何而战吗?”

刘启沉思片刻,“为了财宝和粮食!”

“确实如此!”刘邦笑着点头,“但这些财宝和粮食究竟从何而来?”他续道,“皇帝、大臣和士兵,他们都是消耗者。他们消费财宝和粮食,却并未生产出任何东西。这些财宝和粮食实际上是由全国范围内的普通百姓耕种得来的。他们种下的每一粒种子,洒落的每一滴汗水,都希望换得丰收。一个家庭在九亩地上辛勤劳作,可能仅能比往常多产一点点粮食,而在缴纳了皇家的税赋后,他们所剩无几。”

“然而,仅仅足以为生存而产的收成,让人们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若是天气不巧,收成不佳,他们就得依赖半生不熟的食物维生。在收成欠佳的年份、遭受自然灾害或饥荒之时,人们往往别无选择,只能食用草根和树皮,乃至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孩子和丈夫!”

刘邦紧了紧怀抱中的曾孙,语带感慨地继续说:“我亲身经历过那些艰难岁月,你的曾祖父、我的哥哥和我,差点饿死街头!”

“人或许可以承受各种形式的残疾,但饥饿却是无法容忍的极限。你诞生于一个富足且特权环绕的环境中,身着华美的服饰,享受着佳肴美馔。你未曾目睹过饿殍的惨状,那景象远比任何恶灵更为令人心生畏惧!”

刘启聆听着刘邦的话语,从中感受到了他声音中所蕴含的深沉苦痛与哀伤。

他未曾料到,这位被历史记载为暴君的刘邦,竟能对人民的苦难有着如此深刻的感悟。

然而,这种深刻的洞察力恰如其分。

刘邦,这位出身自寒微家庭的儿子,在秦朝末年那场肆虐的瘟疫和饥荒中,亲眼目睹了他的父母和哥哥因饥饿而离世。他深知民众的苦难,汉家的艰辛。他对腐败官员对百姓可能造成的伤害有着清醒的认识。

“百姓们勤劳耕耘,却往往入不敷出。”刘邦在刘启发言时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何会如此?因为所有的税收都上交给了政府。几亩薄田所能产出的粮食有限,地主收走了租,官吏征走了税,剩下的粮食连几餐都难以果腹。”

“民众之所以起义,乃是因为饥饿!”

“你渴望成为皇帝,令所有人都对咱们的汉朝心生敬畏,让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都归属我们的国土。这些话传入我们耳中,令人感到失落。但我们真的需要通过战争来实现这一切吗?数千铁骑出征,战火可能燃烧数月,那么粮食将从何而来?”

刘启沉思了片刻,随后低声回答:“来自百姓。”

确实,他成长于一个极度繁荣的时期,尽管出身平民,但他从未为食物担忧过。在那个时代,粮食便是生命,它关系到无数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