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黑神话悟空第2章 风起黄昏,圆满结束

【上一章回,金池的袈裟,像极了那些为了释经权扣帽子的人,而这一张的聋,不仅是沙国王,黄风怪、灵吉菩萨,以及屏幕前这个执棍闯关,因为无头唱曲的几首三弦便不论善恶挥棒的天命马喽,更是像极了只听了那些那部分断章取义的话,就跟着冲锋的傻孩子。

殊不知有时候,成见一旦形成,旁人与他说再多也都是无用,于是这一关修的‘耳听怒’,比起故事本身的寓意,其实更在于打破了第四面墙的屏幕前的你我。

而这里,又不得不聊一下,这一章回里,影神图中鼠禁卫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黄风大圣闭关后了,某一日库房里丢了一紫金铜炉,原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流言蜚语越传越深,大家就说是那库房总管监守自盗,这事情传到了鼠禁卫的耳朵里,他们就想着去找总管分一杯羹,不想鼠总管为了自证吊死在了牢里,众妖听说后便又流传鼠禁卫屈打成招的闲言碎语,这次就让鼠禁卫们只得仔细调查,自证清白,终于在总管徒弟的窝里找到了那个紫金铜炉。

众妖闻风讯,又开始骂这个小鼠妖说他贪财害命,连累自己师父,小鼠妖却说原来紫金铜炉是狸侍长偷去孝敬虎先锋,他得知总管被冤枉才冒险偷回来的。

鼠禁卫详查后,果真如其所言,一时称赞声又盖过了谩骂声,可没过两天,不知谁又说起,那个真正偷盗紫金铜炉的狸侍长有个老母,被虎先锋给关在地牢里,狸侍长是为了救老母才做了错事,众妖又议论不绝...

有一说一,影神图是真的很绝,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影神图里评价也不一样,非常的值得细品。

《庄子·渔夫》中曾讲:人有恶迹而去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其大意是在说,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想摆脱他们便快步跑起来,可是脚步越频繁,脚印就越多,跑的越快,影子追得越紧,他认为自己还跑得太慢,就拼命的不停跑下去,最后精疲力竭累死了。这个人不知道在阴影的地方停下来就不会有影子,静止不动就不会有脚印。

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那些让人恐惧的影子,让人心生厌恶的脚印,却忘记了有时候换个思路停下来,便不再有脚印和影子,正是因为我们执着于恐惧,深陷于自我的欲望,于是往往最后便如同书生,一念之间,便是嗔怒。

《金刚经》第十四品说,要在佛法中有所开悟,就不该执着于佛经的表象,也不该盲信的传授佛法的禅师,只有专注于理解佛法本身,才能真正参悟佛法真谛,对于佛法产生真正的信心,这与《道德经》多次提到的,跳出事物的局限去看全貌看本质都是一个意思。

故事中的貂鼠,显然因为盲信国王,不明前因后果直接插手才有了后来的惨案,而发生了一系列的惨案后,又直接放弃了佛法的种种,这些都是停留在了表象,但故事中最核心的矛盾,也确实不是这个由‘耳听怒’带来的嗔,而是灵吉在《聋》那个故事最后讲述的‘次第’,这也是贯穿了整个黑神话悟空的矛盾点。

试问,佛因为布施了擂鼓之法,便能享受国民的供奉,那黄风除掉巨虫又何尝不是一种功德无量,又如何不能担得起这万家香火呢?

试问,人首鸟身的灵吉,空有一副慈眉善目的样貌,但犯了嗔戒,害了满城百姓依旧是佛,那老鼠模样的黄风做了善事,除了祸患,又为何不可成为庇护一方的佛?

只能说这个故事里,哪还有什么信仰,分明就是一个次第森严,不可扰乱的典故,分明就是次第下的‘私心’和‘欲望’。

沙国王无论是信佛还是敬鼠,都不许王权旁落,要让自己的威严立于信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