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廖沙和阿里莫夫点点头,表示理解。刘旭东立刻安排人将此事汇报给在燕北地区的指挥部。指挥部接到消息后,陷入了沉思。
“大队长,你想送个苏俄的,是不是那种单兵导弹和那种皮卡车上装双联装20毫米高平两用机炮的那两种武器啊?”
“怎么样?这两种武器不错吧?”
“好吧,如果是按照1941年来说,确实是不错!”
一方面,他们深知在当前的局势下,与苏俄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将先进武器运输到如此遥远的地方,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指挥部决定与苏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谈判。他们派出了代表与阿廖沙和阿里莫夫再次会面。
“我们可以考虑提供部分高机动性的武器,但运输地点需要重新商议。”代表说道。
阿廖沙和阿里莫夫面露难色:“可是,我们在西北边境地区急需这些武器来抵御德军的进攻。”
代表冷静地分析道:“四五千公里的运输距离太过遥远,途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相对较近的地点进行交接,比如在蒙古地区的某个合适地点。”
“这样吧,你们就在满州里这里接货,到时候你们运上西伯利亚大铁路,直接开往西部,你们与德国的战争一时半会不会结束的。”
苏俄方面经过考虑,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双方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武器交接事宜。
与此同时,在齐鲁地区的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开始挑选合适的武器装备,并准备安排运输。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日军得知了他们的行动,开始加强对运输路线的封锁和监视。
刘旭东等人不得不制定更加周密的计划。他们利用地下情报网络,收集日军的部署情报,寻找运输的最佳时机和路线。
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在一个夜晚,趁着日军防守松懈的时候,一支由运输机和卡车组成的运输队悄然出发。
运输队一路上小心翼翼地避开日军的巡逻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约定的交接地点。
苏俄方面早已等候在此。双方迅速进行了武器交接,苏俄士兵们看到这些先进的武器,眼中充满了兴奋和感激。
“感谢你们的帮助,我们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些武器,共同抗击法西斯。”阿廖沙说道。
刘旭东点点头:“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器交接完成后,运输队迅速撤离。他们知道,日军很快就会发现他们的行动,必须尽快返回安全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