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那我们和大汉的五五分之后需要交您多少?”
朱元璋疑惑:“什么你们和大汉五五分?”
“明明是咱和大汉五五分啊!”
“报名费是咱交的,你们是咱的人!”
“你们居然还要分钱?”
“还有天理吗?”
“还有王法吗?”
众人只想投他人而去,大明的武将或许有人要,可我们这群文人和清朝的文人被幽冥之地的各朝人士共同列为最不受欢迎人员,想投都没人要啊……
呜呜呜,打仗去吧,起码能吃一百天的肉、喝一百天的酒。下来几百年了,第一次知道肉是什么味道……太不容易了。
朱元璋听着哭声气不打一处来,决定善良一次。
“打完了,咱每人给你们发两个晶币行了吧,再哭咱一个都不给!”
众人连忙收声,高呼太祖万岁,低下头不出声的流着泪,慢慢的吮吸东坡肉,小小的一坨东坡肉要分成三十三块,每块肉要在口里嚼三十三下。
朱棣拉着朱元璋背着众人就理论起来。
朱棣:“爹,怎么分?”
朱元璋:“什么怎么分?”
朱棣:“您别装傻,人家大汉没要报名费,而且人家说的是三七开。”
朱元璋:“你别管,都是咱的。”
朱棣大手一挥:“爹,您要这样玩,可别怪我不孝了。”
“我现在是韩信的徒弟,霍去病的兄弟,大汉的大将军。”
“您居然发布谣言,造谣中伤我们大汉的名声。”
“我马上去仲裁处申请开战通知书,您还想做烧饼?等着我们大汉的无止境报复吧!”
朱元璋伸手拿起擀面杖就要打,朱棣将大汉的大将军印章挡在身前,阴恻恻的说道。
“爹,仲裁处的规则您该不会忘了?”
“我现在可不是你儿子,我是大汉将军,您打我,可就意味着首先开战呦,我方可以不用申请开战通知书直接反击呦。”
“亲,您确定要打我吗?”
“唉,就是可惜了您的重八烧饼连锁店,战争过后指不定还能剩下几间。”
朱元璋拿起擀面杖,顺手擀起面皮,“笑容满面”的说道:
“我亲爱的四儿子,朱棣大将军。”
“您在说什么胡话,我明明是想做一个烧饼给您吃,我亲爱的儿子。”
朱棣回以微笑:“噢,真的是这样吗?”
“我亲爱的老父亲,重八皇帝陛下。”
老朱:“是的,我亲爱的儿子,我们五五分成。”
朱棣:“不,四六!”
朱元璋:“噢,谢谢你,我亲爱的儿子,可你才四成,你不是吃亏了吗?”
朱棣:“不,你误会了,亲爱的父亲大人,我是六成,您能拿四成还得看我的脸色。”
朱元璋恨的牙痒痒也只得同意,咒骂起了几十年前的那群人。
那群短头发的带什么破电影下来,搞得咱现在说话也奇奇怪怪的!!!
“爹,皇爷爷,见者有份啊!”朱高炽急忙叫了起来,我也很想有几个晶币啊,我想去尝尝小龙虾,蒜蓉的、爆炒的、卤的我都要吃一遍,还有那个很臭但感觉很好吃的螺蛳粉我也要啊。
朱棣摸了摸大胖的额头:“噢,我亲爱的儿子,你在说什么胡话?”
“你可没有其他朝代的身份,你爷爷会打死你的!”
说完骑上马,就扬长而去。
可怜的大胖呦,朱元璋的擀面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
【而为什么朱瞻基的停下西洋废除交趾和朱允炆撤销藩王放弃北方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明朝着名野史《传信录》。
作者是梁亿,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这部野史实在是太野了,野到同时期写野史编排皇帝的文官群体都抨击他。
吐槽说"乃不自揆,僭称'传信'……庸妄人自名为信,他人何尝信之"】
【《传信录》里,记载了一个非常劲爆的故事:
我朝宣宗章皇帝乃建文君子也。建文君城破南遁,宣宗时方二、三岁,盖天命所在,幸而存焉。
太宗文皇帝既有天下,一日进宫,内有一老媪,盖乳养宣宗者,密令趋前跪伏,求食于太宗。
宣宗遂挽太宗之衣而号曰:孩儿饿矣!
太宗曰:汝在帝王家,宁有饥饿之理?第我今所居之位,乃汝父之物。汝尚幼,且宁耐,吾终须还了汝耳。
言已,泣数行。自后随侍太宗如亲孙,及迁都北京,遂以皇太孙监国。】
【大概意思为:靖难之后,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登上皇位。
有一天,朱棣在皇宫里,遇到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小男孩。
小男孩跪在朱棣的面前,拉着朱棣的衣服,哭着说:爷爷,我肚子好饿啊!
这个小男孩,就是朱允炆的儿子。
朱棣看到他这模样,也流下了眼泪:你生在帝王家,哪有饿死的道理?就连我现在坐的皇位,也本该是你父亲的,我终有一日,会还给你的。
从那之后,朱棣就把这个小男孩养在身边,待他就像亲孙子一般,并给他取名: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
【太野了,另一本着名野史,《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还特地在他的书里反驳了这个说法:有人说,我朝的宣宗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儿子,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连专门写野史的都觉得太野了。】
————
大明 北京
“啊?”
“啊??”
“啊???”
朱瞻基傻了,连说都说不出口,呆若木鸡立在原地……
太庙里的朱高炽咬着半只鸡腿愣在原地,我儿子不是我儿子了?我儿子是建文儿子?
我庙号不是仁宗吗?说明我和文人关系还可以啊,你们就这么回报我的?
洪武一朝的众人也是愣在原地,你们坑祖宗啊!!!我们完蛋了啊!
————
【并且梁亿除了《传信录》,还有一本着名的《遵闻录》。
里面是这样描写解缙之死的:
话说,有一天,朱棣将解缙召至拜殿。他屏退左右侍从,问解缙道:
“汉王才智超群,他在各个方面都很像我,这些,都是太子所比不上的。就你来看,怎么样呢?
解缙说:“自古以来,凡是以庶次取代嫡长而继承大统的,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汉王虽然才智超群,但是,太子完全能够成为守成之主;储君乃是天下的根本,怎么可以轻易变动?”
解缙说完,朱棣沉默无语。
解缙退出拜殿之后,正好遇见了太子,他便对太子说:“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