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的产量确实超乎他的想象。
仅仅是去年一年在一部分军田中的推广,就让军需储备粮翻了一番。
可是这与工业革命有什么联系?
朱辰道:“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证充足的粮食和劳动力。”
“推广高产作物,类似红薯,玉米,土豆等,提高粮食产量,只有粮食产量够了,才能空余出更多的劳动力,去参与到其他行业中,对吗?”
朱元璋点头。
朱辰再道:“其次,是发展矿业,勘探和开发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为工业化提供原材料,而这些,大明也都已经做到了,对吗?”
朱元璋再点头。
铁矿石的开采古已有之,而煤炭的开采也在朱辰的帮助下形成了规模,安太堡那边的煤矿运行得非常良好,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一个产业。
而那边生产出来的蜂窝煤也已经成为大明不可或缺的燃料和取暖工具。
朱辰继续道:“最后,是改进冶金技术,提高铁的纯度和强度,为制造机械打下基础,而大明连平炉炼钢都做出来了,已经实现了钢铁的批量生产,对吗?”
朱元璋继续点头。
炼钢其实也是古已有之,但传统的炒钢法效率低,价格昂贵,难以批量生产和大范围推广,朱元璋一开始也没有想到,有了方法之后,批量炼钢还会这么难,他让朱棡也叶伯巨去做,两人只是做出来了一把改良后的火铳,但对批量炼钢一点头绪都没有,后来,朱元璋把左右手朱标和徐达都派去了,人力,物力,能提供的全提供了,可以说是倾尽所有,但仍旧是困难重重,甚至连朱标都自我怀疑起来了,最后朱标还是来了一趟书店,通过豆包解决了诸多问题,这才重燃斗志,连年都不回来过,才烧出了大明朝的第一炉钢水。
然而与这些相比,让朱元璋更感到震惊的是,经朱辰这么一说,朱元璋这才恍觉,朱辰所做的这一切……
“先生所做的这一切,全都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计划,有筹谋的,所以这一切全在先生的运筹帷幄之中?”
朱辰笑笑,不置可否,继续道:“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大明已经可以往第二阶段发展了。”
朱元璋收起心中的震惊,认真听讲,而马皇后听得比他还要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