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议案受挫

陈生站在会议大厅的窗边,窗外阳光明媚,可他的心情却如窗外摇曳的树枝,杂乱且沉重。回想起刚刚在分组讨论中,自己精心准备的议案遭受的质疑与否定,他的内心五味杂陈。

“陈代表,你的议案想法不错,但规划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操作的难度。就拿这水电改造来说,预算严重不足,施工难度也被低估了。”一位资深代表的话语仍在他耳边回响,那略带质疑的眼神仿佛还在眼前。

“是啊,还有这道路修建的规划,按照你这个标准,成本太高,咱们当地的财政根本负担不起。”另一位代表的补充,让陈生原本就不平静的内心更加波澜起伏。

这些质疑像一记记重锤,敲打着陈生的信心。他一直以为自己对家乡的情况了如指掌,议案也经过了深思熟虑,可在代表们的专业审视下,却显得漏洞百出。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被轻易打倒。

回到房间,陈生坐在桌前,看着那份被标注得密密麻麻的议案,陷入了沉思。他开始重新审视每一个细节,每一项数据,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难道真的是我太急于求成,忽略了实际情况?”他低声自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

陈生决定重新梳理思路,他拿出笔记本,将代表们提出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首先是资金问题,家乡财政有限,仅靠政府拨款难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施工难度,家乡地形复杂,道路和水电施工都面临着诸多挑战,而自己在议案中确实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还有后期的维护管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他之前却没有详细规划。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陈生开始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其他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模式。他发现,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外,还可以通过PPP模式(公私合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这种模式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既能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优势。陈生如获至宝,他详细记录下PPP模式的操作流程和成功案例,准备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其应用到家乡的项目中。

在解决施工难度问题上,陈生联系了一位在建筑行业工作的大学同学。同学在电话中耐心地为他分析了家乡地形可能带来的施工难题,并提供了一些专业的解决方案。比如,在道路建设中,可以采用新型的筑路材料和施工技术,提高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水电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提前做好勘探和防护措施。陈生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建议,心中逐渐有了新的思路。

关于后期维护管理,陈生通过网络搜索和咨询相关专家,了解到可以建立专门的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可以引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经过几天的努力,陈生对议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他重新制定了资金预算,详细说明了PPP模式的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调整了施工方案,采用了同学建议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完善了后期维护管理规划,明确了维护管理机构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陈生带着修改后的议案,再次找到之前提出质疑的代表们,虚心地向他们请教。代表们认真审阅了他的议案,对他的努力和改进给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