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藏拙

孔子想与项橐一起周游列国,可人家压根就不和他玩。

孔子又不死心,说我们博弈一番?试图找回场子,人家还是不和他玩,孔子又问了好多及其刁钻的问题,他都能精准回答。

直接把孔子整懵逼了。孔子可能当时在想,你踏马的天生克我吧。

这都不是完败,这是完虐。

原文原话真的太精彩了,建议有时间细读一下,没时间就略过。

项橐之死:聪明的代价

项橐的聪明才智远超常人,但他的生命止步于十岁(或十三岁)。关于他的死因,史书虽未详载,但民间流传的几种说法令人心寒:

1. 被齐国和吴国武士杀害

项橐的才名让诸侯觊觎,齐国、吴国等国都试图将他招致麾下。他拒绝了齐国的邀请,最终被吴国武士刺杀。

2.被齐国君主烧死

齐国国君担心项橐将才华奉献给敌国,便派人将他烧死在山林中。

3. 因拒绝仕途被害

项橐不愿为任何国家效力,这一态度让诸侯们心生忌惮,最终遭到暗杀。

4. 被割下头颅

在齐国与吴国争抢项橐的过程中,他被吴国武士斩首以绝后患。

无论哪种版本,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局:项橐的聪明才智招致了杀身之祸。他的死,是天道无情,也是人性险恶的体现。

而孔子,是否真的对项橐怀有敬意?抑或,他以极高的声望捧杀了项橐?一个七岁的天才,被天下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公开称为“老师”,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担。孔子的称赞让项橐成为众矢之的,各国为争夺他不惜动用暴力。一句“我拜七岁小儿为师”,既是孔子的谦虚表演,也可能是项橐的催命符。

甘罗:十二岁丞相,权谋之中的牺牲品

甘罗,同样是早慧的代名词。他十二岁时,以聪明才智为秦国赢得城池,被封为上卿(丞相级别)。他的智谋为秦国立下大功,但也注定了短暂的人生。

甘罗之死,史书多无记载,但有传闻他死于宫廷斗争。十二岁的孩子成为权力中心的一枚棋子,他的结局并不意外。他的死,与项橐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智慧超群,却无法在复杂的环境中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