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谈安全性,也不谈成本,这么做肯定会增加洲际导弹的体积和重量,影响洲际导弹的性能! 任何一款武器,价格是第一要素,性能是第“二五七”二要素。
在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性能就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要回收,就影响了洲际导弹的性能! 因而。
不管技术可行不可行,不管有没有价值,洲际导弹的推进器只有毁掉,没有回收。
除非将来某一天,某些资源特别、特别、特别珍贵。 洲际导弹还非用不可,不用不行,没有可替代品。
才会考虑用一定装置回收。 此时。
在二级推进器的推动下,可洲际导弹离开了大气层。
两颗洲际导弹的飞行高度并不一样,但全都超过了八百公里的实际高度。 通常情况下。
大多数弹道导弹的飞行高度, 一般不会超过一千公里,也不会低于一百公里。 发射阶段、攻击阶段除外。
导弹飞行的高度越高,航程就越远,攻击的时候,下落的速度就越快。 同时。
分享的高度越高,需要的推力就越大,需要的燃料就越多,导弹的相对体积也就越大。 飞行高度超过五百公里的导弹,射程大多超过一万公里。
很显然。
龙国发射的两款洲际导弹,不管是通过发射井发射的,还是通过发射车发射的,射程都超过一万公里。 这只是基础数据,实际射程绝对不止一万公里。
此时。
两个洲际导弹都进入自主飞行阶段,处于接近真空环境中。 这一阶段,是导弹生命里程的中段。
主要依靠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沿着发射前编程好的发射轨迹前进,并进行微调。 微调的目的不是改变飞行轨迹,是让落点更精准。
同时。
因为导弹飞行在太空,会遭遇一些太空垃圾,像陨石,卫星碎片,甚至都在使用中的卫星。 遇到障碍物,不可能直接撞上去。
小主,
小的障碍物获取没多大影响。 大的障碍物会直接撞报废。
这就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导弹的舵或侧面喷口来实现。
导弹抵达目标上空的时候,就到了最后阶段,弹头和弹体分离,二级推进器脱离。 战斗部携带的弹头继续向目标前进。
其余部分和一级推进器一样,落回大气层,燃烧,爆炸,彻底摧毁,最后只剩下一些灰烬。 不给任何人反推技术的机会。
当战斗部抵达预定高度的时候,战斗部的推进器也和弹头脱离,弹头进入大气层,会进行激动和反侦察措施,以规 避一些拦截,增加生存能力,这是为了将来的导弹拦截系统设计的功能。
目前。
导弹还不完善。
各大势力都没有拦截系统,只有万兴邦在构建。
导弹的弹头利用全球定位、惯性导航和其他导航系统,综合校准,以便精准命中地面目标。
为了这一次洲际导弹试射。
万兴邦把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提前了,提前发射了四颗卫星,给两颗洲际导弹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两颗圆锥形弹头,高速撞入大气层,速度超过二十马赫。
速度越来越快,并没有因为空气的剧烈摩擦而减速。 两颗导弹,向预定位置精准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