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周围,至今还有些在营业的音乐小酒吧,爵士吧什么的。
里面,曾经诞生过好几只风格浓重的乐队。当时的酒吧的主人将二楼的房间用极低的价格租给了爱音乐的年轻人。
而那些年轻人,就是在这些小酒吧里招募同好,甚至开始他们的首场演出。
但这一去,却是让他读到了腐国的另一角度。
当时,正值一五年的下半年,华国正是被他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当时华国的股市等情况,甚至还被拍成了纪录片,供民众反复咀嚼。
可味道,非常不对。
色彩。被采访的华国民众明明很多是带着希望和信心的语气,但被低沉BGM一加,翻译字幕再这么微妙一调,整个色彩,可就全然不同了。
还得配上主持人意味深长的评价。
南方愤怒。
然后,平静。
是,他从骨子里面,可以说还是枚愤青。
但他也知道,愤怒本身,并没具备太多的能量。与其辩解谩骂,还不如好好去了解一下,这种情形的生根土壤。
然后,去做点真正有用事情。
于是酒吧旅行的计划,改变了。
白天他找朋友帮忙进到大学里,去他们的图书馆,运气好的话,还能赶上一两场辩论会。
晚上依然泡吧,但对那些乐队房间已经没兴趣了,他只是凝神听当地人的攀谈,甚至融入进去。
回房间后,当天能买到的所有主流报纸,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一起仔细看。
然后,他慢慢的读懂了,什么叫做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
腐国,似乎有种卓尔不群的奇妙优越感,非常喜欢点评。
就像他们酒菜都不咋地,却办出了极有影响力的红酒乃至餐饮杂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