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没再多说什么,误会就误会吧。
当年的这道题,澳大利亚的试题委员会无一人能答出。
就是当时负有神童之名的陶哲轩,也只得了1分。
不过最后这题,还是有11位参赛的中学生获得了满分。
其中一位保加利亚的选手Emanouil Atanassov,因为其解法之简洁优美巧妙,而获得了特别奖。
这位选手,用的便是之后地球高中竞赛中十分常用的技巧:韦达跳跃——
利用韦达定理和基于无穷递降的反证法的证明技巧。
既然,那时候都有人能够解出来那题。
就说明,现在高中生内,也应该有人能够凭借一己之力独立地证明出来。
无非耗时多久罢了。
而要做到这一点,智力至少也得8点以上吧?
7点的话,正常的测试时间,是不足以做出来的。
林夕现在估计就是有着7点的实力,而被认为是8点的天才了。
‘不过没事,等到了明天过了初试,我就有7.5了。’
‘别人的8点智力中,指不定能有几点是数学方向的,而我的7.5中就有1.5是纯理科方面的。’
‘到时候,估计和一般的8点,在理科上区别不大。’
拿回自己的卷子,回到座位,还有一段时间才是测试结束。
林夕看了看同桌谢筱灵,她已经做到倒数第二题了。
一旁的草稿纸上,已经留下了许多她与行列式鏖战的惨烈痕迹。
她的笔迹越来越乱,不过神情专注。
连林夕刚刚离开又回来这件事,她都没能投入很多的注意。
还剩几分钟的时候,她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看向了最后一题。
一大段的题面,让她心中先是一紧。
而后发现原来是与题目无关的东西,又把心松开了。
然后看向题目:
正整数a,b满足(a2+b2/ab+1)=k∈N*,证明k为完全平方数。
......
没了......?
啥是完全平方数?
谢筱灵不信邪,以为是前面看漏了。
然后,她再回到那一大段情境引入中去寻找,发现......
确实没有
——出题人应该是默认,大家都有一点数论基础知识了。
谢筱灵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而后她准备开始乱写,想着多少能混点分数,却听见:
“考试结束了啊,大家请停笔!”
“唉——”
谢筱灵丢下了圆珠笔,看着杂乱的卷面开始发愣。
而后她转向林夕,表情是又想哭又想笑:
“林夕你写完了吗?”
“写完了。”
谢筱灵瞄了瞄他简洁的卷面,心中羡慕:
“你真的很有数学天赋呢......”
“谢谢。”
秃顶的李天伟在讲台后面,面带微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