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皆大欢喜

刘宝库和顾大嫂是娘俩,他们是老刘大舅的大儿子,刘贵安的老婆孩子。

王满是孙二娘的儿子,他是老王大舅的大孙子。

他们几个人怎么安排住处,随便。反正门市部一百多平米,地方有的是,木头板子也都准备好了,锤子、钉子,砸吧砸吧就是一个床,做一个隔断也行,拉上布帘子也成。

门市部的生意在红火了十几天之后,就渐趋平稳了,一个县城的消费能力还是很有限的。

门市部成了一个很正式的服装商店,虽然品种很单一。

赵振东在门市部的墙上,贴了一张大红纸,上书两个大字:批发!

一包裤子五十条,整包拿货享受批发价。

有心思的小商小贩蜂拥而至,大包小裹的带着去占领附近的县城去了。

除了县城,还有农村大集呢!

这个时代,高能的人、来钱快的人在玩批条,城市工人的困难时期还没到来。

剩下的人只要肯吃苦、敢干!赚点钱还是很容易的。

生意趋于平稳,库存的布料和成品都在逐渐减少,赵振东就又出去溜达去了。

赵山杏她们的纺织厂没有多少积压的布料了。即使是有,可能也轮不到赵振东了。有心人不止他一个。

李正信的丝绸纺织厂,情况也差不多。

滨海那边的纺织厂也不能去了,他们的库存积压能力没有那么强。

省城挺好,省城周边的纺织厂也不少。赵振东的现钱交易,比他们的三角债强百倍。

赵振东到省城逛了一圈,带回来了大量的布料,还有四十台缝纫机。

崔家成拉着赵振东的手使劲摇晃,他还以为生产队的制衣厂要完犊子了呢。

“柱子,你要是再不来,我就进城上你们家去找你了!布料快要没有了,大家伙的心里都开始慌乱了。

你知道吗?咱们生产队明年就要分地了。别人分地了,日子可能好过了,咱们不行啊!咱们哪有多少地啊?

人家种水稻、种小麦,值钱,咱们种苞米、种土豆子,能行嘛!人家一亩地打七八百斤粮食,咱们一亩地打三四百斤苞米,不够吃啊!”

看起来老崔憋的够呛啊,一见面就大倒苦水,跟他有一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