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省城的路上,李一凡一边思考朱洲的情况,一边审阅全省产业布局的材料。作为中部重要省份,潇湘如何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星城的半导体、朱洲的智能制造、衡阳的新材料、岳阳的生物医药......"李一凡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要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联动发展。"
到省政府时,省长李尚民已经等候多时。
会议室里,除了省长李尚民,省发改委主任张廷山、省财政厅长周德兴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已到齐。
"一凡同志,朱洲考察得怎么样?"李尚民开门见山地问。
"情况总体不错。"李一凡简要汇报了朱洲的产业转型计划,"南车在智能制造方面很有基础,完全可以打造成全省的示范项目。建议省里在产业基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
"好,这个思路对。"李尚民转向财政厅长,"老周,产业基金的方案准备得怎么样了?"
周德兴打开文件夹:"按照省里的部署,第一期基金规模500亿。其中,省财政出资100亿,引导社会资本400亿。重点支持半导体、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模要再扩大。"李一凡提出建议,"现在各地都在布局新兴产业,500亿的体量还是偏小。建议采用星城的'三大平台'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怎么操作?"李尚民来了兴趣。
李一凡详细介绍了星城的经验:"我们通过星城产投、星城建投、星城兴泰三大平台,建立了完整的投融资体系。产投负责产业投资,建投做基础设施,兴泰专注基金管理。这种模式既能聚集资金,又能控制风险。"
"这个思路好。"张廷山插话,"我们可以在省级层面复制这个模式,成立省级投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