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周芸瞪大了眼睛,手中的笔不停地舞动着,一边抄写一边轻声诵读着这段文字,脸上满是惊愕之色:“王爷当真是绝世天才啊!”她不禁感叹道。

只见那纸上所书之字清晰明了,阐述着天地间万物的起源与演变。从最初的混沌一片到如今的精彩纷呈,这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有了广袤无垠的天地之后,便诞生了璀璨耀眼的日月星辰。它们交替更迭,照亮了世间每一个角落。而天空中的云雨、霜雾更是变幻无穷,时而轻柔如丝,时而磅礴如洪。四季寒暑也随之而来,春夏秋冬依次流转,带来不同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象。

大地上亦是生机勃勃,孕育出无数珍贵的资源。金玉铁器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珍宝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各类新鲜的果品、蔬菜生长茂盛,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还有那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浩渺壮阔,滋养着万千生灵。飞鸟在空中自由翱翔,游鱼在水中欢快嬉戏,构成一幅和谐美妙的画面。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出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之上,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明日益繁荣。

如此深奥复杂的道理,竟然只用短短 144 个汉字就能表达得如此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周芸越想越是佩服这位王爷的才华横溢,心中对他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起来。

华在原本信心满满地想要一气呵成完成这项任务,然而当他面对着周芸的时候,心中却不禁涌起了一丝难为情和愧疚之感。

要知道,他此刻所做之事乃是抄袭南北朝时期梁朝那位才华横溢的散骑侍郎兼给事中——周兴嗣所编撰之书。

当年,梁武帝为教育子辈,令殷铁石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不好记忆,他就召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

《千字文》全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后来就成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我国人民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

旧有打油诗云:“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此之谓也!不仅汉民族用作儿童启蒙教材,一些兄弟民族也使用,甚至传到了日本。

尽管当初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写出这本书,但如果自己也只用一天就背写出来,这种行为就是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华在一时之间又难以抑制内心对于成功的渴望以及那份虚荣心作祟带来的冲动。于是乎,他陷入了纠结与挣扎之中,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眼前这尴尬的局面。

华在屋内来回踱步,额头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周芸静静地看着他,眼神中带着疑惑。

终于,华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望向周芸说道:“姑娘,实不相瞒,后面一时不知如何写下去。”

周芸微微颔首,轻声道:“公子已经尽力了,又何必执着于一日之功。”

华在听后,犹如醍醐灌顶,眼睛一亮,“姑娘说得极是。本王先去处理公务。你可以把已有的继续誊抄。”说罢,转身就走。

周芸望着华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便坐下继续手中的誊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