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抗金名将岳飞曾上书赵构,册立赵瑗为皇子,此事引来了赵构的猜忌。
彼时赵瑗虽然年幼,但此举引起了他的关注,虽然在朝廷,一直没有话语权,但岳飞的冤屈和事迹深深的影响着他的思想。
赵瑷幼时生活在宫中,本非赵构亲生儿子,加上还另有深受太后及皇后喜爱的养子赵琢,自己养母贤妃虽然对他疼爱有加,但身体一直不好,所以他为人处世一直是如履薄冰,身边既无兄弟姐妹,又无朋无友,性格有些孤僻,患有轻微的忧郁症。
赵瑗喝了数杯烈酒,白净的面色已是赤红,眼睛冒着炽烈,直直的盯着眼前这个神秘的少年,他说话的语速不变,保持着字正腔圆,越华显得他有良好的教养。
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张云天早已停下了筷子,他发现赵瑗此时身边绕着若隐若现的一道气场,他早已知道赵瑗手无缚鸡之力,只是一个文弱书生而已,莫非这道气场就是正统的天子之威。
他一边听着,一边飞速转动着脑袋,赵瑗身为郡王,身份祟高,只是如果不能上位,结局肯定不会太好,此时,他应该是急迫的想与人结盟,以及想拉拢大批追求者,自己与他结识时日虽然不久的,但因走得近,肯定是他拉拢的对象之一。
他是自知自家事,属于偶然踏入这个年代,寻找修为突破的玄机而已,只能算是个闲云野鹤的过客。
他本意并不想过多的参与朝廷事,再说自己的性格不好,父母家人并不在此地,没什么归属感,何况性格不愿受太多约束,但他不介意上阵杀敌,或许做个昙花一现的万人敌的名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宋朝虽然一直有强敌环伺,却是个典型的重文抑武的朝代,经历了北宋沦陷,南宋崛起,直到现在,也只剩半壁江山,朝廷及民间虽有不少主战人士,但以高宗为首的主和派,每遇金宋遇战事,一律称臣赔偿求和了事,好在目前金国内患严重,虽然军力强大,却也无力出兵犯宋,十多年前赵构签订丧辱主权的绍兴和议以来,也换来十数年的和平。
赵瑗在常德营出来后一直是心情激荡,现在又忍不住吐露出心中的抱负,在酒精的催动下,情不自禁直身而起,挥舞着右掌猛拍桌子,双眼瞪着张云天,低喝一句,“云天贤弟,请助为兄一臂之力,共创一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