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回廊西侧的阁楼,有上下两层,八角飞檐,古朴而厚重。
尤其是悬挂在二楼门楣上的匾额——听雨阁,不懂的人会觉得很俗,懂诗词的人见了则会生心感慨。
南宋词人蒋捷曾写过一首《虞美人·听雨》,听雨阁的出处就在这里。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许多人的一生大概就是这样,年轻时花天酒地,好不潇洒,人到中年后漂泊不定,事业难成,等两鬓斑白后再回首这一生悲欢离合,如苍天泣泪。
这个匾名是当年杨晓霞所取,想告诫丁永春要懂得珍惜。
大概杨晓霞做梦也不会想不到,今天,在这座意境深远的阁楼上,居然会架着一把冰冷的狙击步枪。
戴着黑色口罩的狙击手,将枪口瞄准了正厅门口。
从狙击手所在的这个角度俯视,看不到坐在椅子上的陈长安和丁永春,只能看到门槛以内两尺左右的位置。
但这并不妨碍狙击手执行任务。
丁永春早有交待。
会谈结束后,如果他送陈长安走到了门口,那就取消狙击任务。反之,如果是陈长安一个人单独走出正厅,那就开枪击毙。
狙击手十分专业,始终端枪坚守阵地,纹丝不动。
正厅里的气氛也紧张到了极点。
从陈长安劝丁永春去自首的那一刻起,丁永春已经没心思再喝茶,但他也没有急着让陈长安滚出去。
不到最后一刻,不想拼个鱼死网破。
丁永春问:“我一直想不明白,我下台,对你有什么好处?”
陈长安端茶慢品,没有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