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陈长安认知中的死

“就像省政府那幢27层高的政府大楼。”

“有的人站在上面,目光所及之处是变幻莫测的风云;有的人站在上面,目光所及之处是城市建筑群。”

“各人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脑子里想的东西也不一样。”

“最终,对世界的认知也不一样。”

“看风云的人,会思考云卷云舒是一种自然常态,它不以人类的意志力为转移,人类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判断晴雨,做好带伞的准备。”

“看城市建筑群的人,则可能会认为人类就是造物主,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存在,可以主宰一切事物的进程。”

“杨敬林属于眼中只有城市建筑群的那种人。”

“他是个唯心主义者,曾认为人类的意志力可以主宰一切。当他痛苦地意识到自身意志力不能改变任何事物时,他的信仰也会跟着破灭。”

“死,是他选择的一种解脱方式。”

原本还有些遗憾的韩思瑶,听陈长安这么一说,心里也释怀了许多。

正如陈长安所说,如果杨敬林选择自杀,这是事物发展规律中的一种必然性结果,那则没必要伤感。

就像树叶要凋零,姑娘要嫁人,伤春悲秋也没用。

此时韩思瑶也终于想明白了当初陈长安爷爷去世的时候,陈长安为什么一点也不伤心。

陈长安欣赏繁花盛开时的美景,也接受秋叶凋零时的衰败。

这是他对世界的一种深度认知,他不会幻想着用个人意志力去改变自然秩序。

所以……

当一个人真的理性到某种程度时,眼中是否无情无爱?

韩思瑶带着这种好奇心凝望着陈长安:“老公,如果有一天我也死了,你会不会像庄子一样敲盆打鼓唱今天是个好日子?”

提这个问题的时候,韩思瑶自己也在发笑。

陈长安不以为然地回道:“首先,我不会唱那么土的歌,其次,一般情况下女人比男人更长寿,大概率我会比你先去见马克思。”

“我懂了,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活得比我久,我死的时候,你可能真的一滴眼泪都不会流。”韩思瑶郁蹙眉头。

陈长安含笑轻捏韩思瑶的脸颊:“恋爱脑不适合混官场,赶紧醒醒。等你哪天不想当官了,你再跟我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