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雄建议:
“在玉米地里套种一些大豆,大豆苗株较低,是直根系作物且扎根较深,能够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
而玉米植株高达,是须根系作物,根系主要扎根于土壤表层,主要吸收上层土壤的养分,二者能够吸收不同土层的营养。
此外,玉米对氮营养的需求量比较大,而大豆根系上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玉米地套种大豆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氮素,为玉米提供更多的土壤氮肥营养。
既能建立二者互惠互利的良好生长生态,又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价值,还能提高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一家人听了赵世雄的话之后深信不疑,虽然以前也听过套种的方式,但是赵世雄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利益得失,自然获得了全家人的支持。
母亲看到家里还有四亩地,就提议道:
“今年大闺女就要嫁人了,咱们种俩亩棉花吧!到时候等收了棉花,给她做几个被子,咱们家也做几个,也给大家都做一件棉袄!现在日子好过了,也不用过的这么捉襟见肘了!”
母亲的提议,自然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大姐今年就会出嫁,大哥这一两年就会娶媳妇,现在棉布啥的都不好买,在这个小城市里还要布票,因而自己种棉花才是最划算的。
今年是86年,正好可以种植“鲁棉1号”,这个品种的棉花。
从61年开始研究,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对比,平均皮棉产量比岱字棉15号增产近40%,最高亩产皮棉可以达到130多公斤,在81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一直沿用到07年才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虽然现在看来并不咋样,但是在这个时代可谓是时代的宠儿。
剩下的两亩地,父亲赵铁柱打算种红薯,没别的就是这玩意产量高,哪怕没有化肥农药,亩产也能轻松达到2000斤以上,是以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对于红薯都有一种莫名的情愫。
这会的红薯可不是咱们现在常吃的蜜薯那么甜,品种也不多,那会的红薯怎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