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皇帝刘义隆子嗣众多。
刘劭是嫡长子,六岁被册封为太子。
他的母亲就是袁皇后。
很长时间,宋国皇帝和太子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堪称父慈子孝。
父子关系出现公开裂痕,是在皇帝有意发动二次北伐时。也就是元嘉二十七年,即公元450年。
父子二人对是否应该发动第二次北伐战争,存在巨大分歧。
刘义隆登基二十多年,对自己的文治成就,既颇为自豪,也心有憾鄢。
因为他知道自己在武功方面毫无建树。
他决意北伐,建立不世武功,成就文武双治的美梦。
时任彭城太守的王玄谟,是追随先帝刘裕的老臣。
他本来是谢晦手下得力干将。在四位辅政大臣废黜皇帝刘义符的策划中,相当活跃。
不过,他感觉敏锐,擅长逢迎。在察觉新皇帝刘义隆对几位辅政大臣不感冒时,他立即转向,投靠皇帝。
投名状就是为皇帝监视自己顶头上司谢晦。
刘义隆顺利收拾徐羡之、谢晦等几位辅政老臣,王玄谟的情报有大作用。
得知刘义隆想发起北伐之战,王玄谟立即跳出来支持,并广泛收集材料、引经据典论证北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徐湛之时任中书令。也就是中书省第一把手。
他是刘义隆大姐、会稽长公主独子,比刘义隆大13岁。
自从彭城王刘义康出事以后,录尚书事之位一直空缺着。
徐湛之以中书令身份成为朝廷实际首宰。
他也极力赞成北伐。
大力支持北伐的臣子,还有吏部尚书江湛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