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进犯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3327 字 3个月前

达扎鲁恭评价了一句,畅想着长安城中的风流,心中却也生出了向往之意。

李齐物讥笑了两声,道:“实则情况远比将军以为的还要脏,我方才说的‘姐妹’指的乃是太上皇的宠妃杨太真,那天夜里,她恰好出宫与李倩私会,因那一场火而被困于废墟的井下,也就是因此事,太上皇开始怀疑他们的私情。”

“李倩自从监国以来,不仅有心腹胡来水对我百般诋毁,还因杨氏姐妹而对我心怀不满,既不会重用我,想必早晚还要除掉我。这样心胸狭隘的人,再怎样,也绝不能让他登基掌权。”

听到这里,达扎鲁恭已更加明白李唐皇室之间的勾心斗角,李隆基宁可联合外敌,也不肯让那个失而复得的孙子继位,背后有着颇复杂的恩怨。

之前,高晖向他保证过,等他抵达长安,会是唐帝李琮刚刚死去不久、朝廷内部大乱的时候。现在李齐物来了,通过这些秘辛旧事,让他更明白了始末,对计划也更添了几分信心。

可同时,达扎鲁恭原本对大唐的敬畏也随之退去,开始心生蔑视。原来那个威震万邦的唐皇帝,也不过是有七情六欲的人。

“放心,这次我们请来了大将军,一定能助太上皇除掉孽孙。”策马在另一侧的汉人将领朗声说道。

他是高晖,原本是泾州将领,一直在暗中传递军情给吐蕃军,此前一战,正是因为他的情报,使得达扎鲁恭挫败了郭子仪军,还引得王难得所部绕到了别处。

而李齐物曾经向薛白检举高晖,其实彼时高晖已经做好了出逃的准备。这个苦肉计一度让李齐物获得薛白的信任,在长安城中联络了包括李承宏在内的一些权贵,只可惜最后被颜泉明查到。

“到时,唐主可千万不能忘了答应好的赏赐啊。”达扎鲁恭大笑道。

“那是自然。”高晖与李齐物异口同声地应道。

大军行进到傍晚,离平凉城已经很近了,这里是长安的门户之一。

达扎鲁恭下令,在西泾河北岸的虎山驻扎。

他不急,李齐物却比他还急,听说扎营了,立即跑去催促。

“将军这是怎么回事?此地离长安不过数百里,万一被李倩的哨马发现了我们,以五百里加急报信,一日就能把消息送到长安。”

达扎鲁恭道:“你也知道那是换人换马的驿信。我的大军不能像送驿信那样奔驰,马儿会炸肺。既然不能一日杀到长安,早到晚到都是一样的。”

“怎么会一样?”李齐物道:“早一天到,太上皇就能更早一天控制局势。”

“你们的皇帝死去,送葬也要七日,我们的大军这么远到长安,还不够尽力吗?”

“可万一消息传到长安,李倩提前布署防备,可就不好打了。”

达扎鲁恭道:“消息若传到长安,李倩的兵力只会心生畏惧,投靠太上皇。若是如此,都不用等我们到,也就大功告成了啊。”

李齐物听得腹诽,面上却不敢发作,悻悻不语。

他徘徊了一会,偷瞄了达扎鲁恭几眼,忽然问道:“将军喝酒了?”

达扎鲁恭摆了摆手,但确实有些迷糊、气闷,像是喝醉酒般。

军中不止他一人如此,不少士卒、牧民都感到疲倦无力、嗜睡头昏、胸闷腹泻,因常年生活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他们每次出征到海拔更低的地方,都会因为不习惯这边浓郁的空气而感到有些醉。

反之,唐军每次攻入吐蕃,则常常无法适应那边的空气稀薄。

今年本已适应了陇山的高度,今日一路向东,地势越来越低,到了傍晚,达扎鲁恭已打了好几个哈欠。

“你也看到了,我们的士卒已经鏖战了一年多,现在还走到气候这么差的地方,太累了啊。”

李齐物愣了一下,奇怪明明白天还说得好好的,怎么到了晚上立刻就变了态度?

“将军,你的意思是?”

达扎鲁恭半眯着眼,随口道:“这趟行军,比预想中辛苦啊。”

李齐物道:“那?”

“大唐富庶,我们助太上皇平逆,却只有那一点赏赐,士卒们都很不情愿。”李齐物于是明白了达扎鲁恭意思,道:“既然如此,到时我请奏太上皇,再赐绢两万匹,如何?”

达扎鲁恭懒洋洋地一挥手,马上就有士卒展开了一张地图,摆在他面前。

他手指轻轻地一点,点在了地图上安西、北庭的位置,也不说话。

李齐物看懂了这是要让大唐割让安西、北庭的意思。

他十分为难,站在那反复踌躇,最后道:“此事不是我能作主的,何不等到了长安禀明太上皇,再作商议?”

达扎鲁恭并不急在一时,微微一笑,道:“也好。”

李齐物只好百般恳求,许诺了更多的金银玉帛,终于让达扎鲁恭保证在五日之内抵达。

出了大帐,他心头气恼,不由暗骂不已。

“啖狗肠,当我不知你这蛮夷有何算计,以为出兵吓一吓李倩,就能领了太上皇的赏赐。拖着不进军,还想坐山观虎斗。言而无信,毫不知诗书礼仪的小人!”

骂归骂,李齐物也认为达扎鲁恭对进军的日程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样慢慢进军,一边打探着长安的消息,确实可以让吐蕃军从容不迫,利益最大化。

反正就几日工夫,局势还能出现大变化不成?

想着这些,一路从营地中走过,忽然,李齐物耳朵一动,停下脚步来。

他隐隐听到了笛声。

对乐曲极为敏感的他立即往声音的方向走了一段距离,渐渐地,他听清了那笛声婉转悠扬,竟有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居然。”

李齐物喃喃着,加快了脚步继续往前赶去。

居然能在这蛮兵之中听到如此了得的笛曲,在他看来,世间能有这样吹奏水平的不过寥寥数人。

太上皇、嗣歧王、李龟年……是谁竟流落到了此地?

随着笛声越近,前方的帐篷越来越破旧,甚至没有了帐篷,那些衣服肮脏的奴隶们席地而卧,像融入天地之间的一块块石头。

李齐物是一个很风雅的人,他喜欢茶、喜欢诗、喜欢禅意,更喜欢乐曲。

正是因此,他算是在宗室之中深得李隆基喜爱的一个,可也正是因此,他遭到了李林甫的妒忌,当年被远贬竟陵。官场虽失意,可他对风雅的喜爱却是出自于真心。

脚踩过那满是牛粪的土地,李齐物终于看到了吹笛人。

他本以为那会是一个被吐蕃军俘虏的名士,如董庭兰、雷海青之类。

可月光照耀之下,他看到的却是一个瘦小的身影。

那是一个少年,正闭着眼专注地吹着他的笛子,气息均匀得就像是轻拂过山间的微风。

他对李齐物的靠近毫无察觉。

直到一曲吹罢,少年抬起头,望向天上的月亮。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李齐物感慨了一句。

少年回过头,目光畏惧,问道:“诗?”

“什么?”

李齐物愣了一下,意外的发现,眼前的少年竟是个吐蕃人,且还是个奴隶。

他难以相信,那样美妙的笛曲,竟来自一个吐蕃少年。可乐曲就是这样,它是世上最讲究天赋之事,因此也是最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