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共识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2498 字 3个月前

站到门边看去,颜嫣正在客院吐纳练功,模样单纯无辜,该是没有这种心眼子。

薛白迷迷糊糊坐起,目光落在李腾空的背影上,只见她脖颈优美,腰肢纤细……不由想到若能谋得天下,大可给她一个妃嫔之名。

他连忙摇了摇头,暗骂自己。眼下除了一个想法之外一无所有,倒是考虑起妃嫔之事了?昏了头,经不住考验,争了天下也是昏君。

“你怎么还不起来?”李腾空背着身问道。

“起来了。”

薛白坐了一会,稳固了上进之心,又待青岚打水回来帮忙梳洗,往宗圣宫去。

……

因圣人带着一部分皇亲国戚前来,宗圣宫的守卫严格了许多,更添肃穆。

这次,走过那棵千年古银杏时,玉真公主却是向李腾空道:“腾空子,你阿姐与咸宜公主在化女泉道院,你去见见。”

“是。”

“薛郎随我来。”

她领着薛白一道向西走,沿着小径蜿蜒而上,百余步之后,地势忽然开阔。

前方是个说经台,西侧有八角凉亭,八卦悬顶,旁有一池亦是八角,内壁有石龙吐水。

“此为上善池,老君曾炼丹药溶于其中。”

玉真公主说着,拂尘轻轻一挥,走进亭中,自在一角坐下,显得仙风道骨。

旁人对她多有狎言,其实天下最有才情的俊杰人物她都得到过,她早已修得眼界极高,道基稳固,仙气飘然,不掺半点淫俗之气。

亭中另外几名男女道士亦然,皆世外高人模样……除了脸上满是伤痕的李琮。

奇怪的是,亭中的老道士们都在闭目养神,听一个二十余岁、很有仙气的道人在讲《道德经》。

薛白站在玉真公主身后,没去看李琮,而是将目光落在那年轻道人身上。

“所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泌年满十六,自负才气,赋长歌行曰,‘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唯张曲江公告诫小道‘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邪!但当为诗以赏风景、咏古贤,勿自扬己为妙’,得此言,泌方开悟……”

听到此处,薛白心念一动,忽明白了这小道士是何人,李泌。

再回过神来,李泌却已然看向了他。

两人目光对视,薛白忽然觉得方才这一席话,他就是在与他说的。

论才华,十六岁时的李泌绝不输于如今的薛白,且其人有神童之美誉,圣人亲口承诺过要以“国之重器”委以重任,他认为时机未到,不肯出仕而已。

这个中道理,薛白听懂了,遂点了点头。他亦觉自己比李泌俗气太多了,但人各有志,总不能世间人人都仙风道骨。

继续听他们论道了一会,有内侍过来,召走了几位老道士以及李泌。

亭中只剩下玉真公主与李琮等廖廖几人。

“听闻圣人还打算拜静玄真人为师,修长生法门。”李琮道。

玉真公主道:“我修道多年,若有闻长生法门,岂有不报于圣人之理?”

“也是因李适之一案,宗室声望有损,圣人欲尊道教以彰声望。此次来,欲加尊太上玄元老君‘圣祖大道’。”

薛白在一旁听着,心想,这大唐的问题李隆基心里都清楚,但就是随心所欲依自己的喜爱来做。

而李琮这句话,是在不经意间展露一点点他治国的想法。

玉真公主对这种政事不感兴趣,稍坐了一会,自领着人去看风景,给了李琮与薛白单独说话的机会。

八角亭地势颇高,不虞被人偷听到他们的谈话。

……

“我与庆王近来见面的次数似乎有些太多了。”薛白提醒了一句。

其实他们大半个月只见了两次,且还有许多事没有达成共识。

李琮很诚恳,道:“我与姑姑说了,你是我的故人之子,她只当我们相见是因为私事,你不必有顾虑。”

“庆王,我很顾虑。”薛白亦态度诚恳,道:“已经死了很多人了。”

“看来你已见过四妹了。”李琮道:“那你应该也知晓自己的身世了?”

一句话入耳,薛白眼神中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他略略沉吟,缓缓道:“是,我已知晓自己的身世了。”

上一次见面,他认为与皇子走得近,风险大、好处小,对于李琮的拉拢有些抗拒之意。今日的态度却已有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那么疏远冷淡。

果然,确定了身世,立场自然会有不同。

眼下他们是同路人了。

李琮笑了笑,脸上的伤痕虽有些狰狞,态度却亲切温和,以长辈的口吻道:“我与你阿爷情同手足,往后当以子侄视你。”

“多谢庆王。”

“你唤我伯父即可。”

“是,伯父。”

薛白只略略犹豫,顺势应下。

他已意识到自己有了一点点渺茫的希望来争一争帝位,而过程中需要一个暂时扶持的对象,李琮很适合。

这样一个被幽禁十王宅之内的皇长子,正可让他利用其名义来积蓄势力,应对危机。

第二章大概半个小时吧,在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