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岌岌可危

仙侠版水浒 任鸟飞 3617 字 2个月前

面对大元帝国的潜在威胁,金国朝廷忧虑重重,恐与蒙古争斗,反被大元渔利。

于是,金国与合不勒议和,割让二十七团寨,年供衣食,并册封其为蒙兀国王,以此稳固北方边陲,共御外敌。

另一方面金国朝廷也积极招抚那些愿意投效金国的草原部落如塔塔儿部、扎只剌部、合底忻部、山只昆部、汪古部等。

这些部落或因与大元帝国有仇或因地理位置紧挨着金国而不得不选择投靠金国。

此外金国还在西部地区修建了长城企图将草原诸部挡在国门之外。

金朝奚人地位骤降,不及契丹、渤海、汉人,更遭金国朝廷视为隐患,欲分化而不得法。

为解此困,金国朝廷便策使奚人修筑长城,以工代罚,意在削弱其势。

然而金国的长城设计却存在严重的缺陷,它并非像秦汉时期的长城那样雄踞山险扼守,而是兴筑在较为平缓的草原地带,因此很容易被风沙掩埋。

草原铁骑仅以柴薪沙砾,轻松突破金国长城防线,化为东进之路。

长城竣工后,非但未阻敌锋,无法有效阻挡草原骑兵的突击,反而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力和人力。

金国朝廷归咎奚人,诡称修筑不力,隐瞒设计缺陷,企图嫁祸于人。

此举激愤奚人,群情汹涌,不满之声四起。

面对金国的压迫和剥削奚人的反抗意志日益高涨。在耶律余睹、萧五六等起义将领的鼓舞下,奚人在杀回来的萧干的领导下,再度举起了反金的大旗成功夺取了北安州一带。

关键,萧干的背后,也有大元帝国的影子,明显是受大元帝国所指示。

如今,萧干率领奚人从背后捅了金人一刀,让金人的形势,更加举步维艰。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金国朝廷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和政策,思考如何才能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站稳脚跟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

当严寒退却,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一袭翠绿的长袍,阳光如金色的绸缎,温柔地铺洒在每一个角落。

在过去那个被漫长冰雪包裹的季节里,大元帝国以其非凡的毅力与智慧,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大元帝国的户部、工部、铁道部与运输部通力合作,紧密协作,共同铸就了辽宁至礼成港这条近千里的客运专线。

这是一条穿越箕地北方,历经五六个月严寒考验的钢铁巨龙。

在这片土地上,冬季的严寒足以让厚重的土壤变得坚不可摧,但若非永恒之冻,春日回暖之时,冻土融化,路基便如同置身于流动的水中,面临着变形与崩溃的危机。

年复一年,这种被称为“冻融循环”的自然现象,对铁路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它不仅考验着工程的坚固,更考验着设计者的智慧与决心。

高寒地区的铁路建设,其难度远超寻常。

桥梁需跨越洼地,隧道需穿山越岭,每一环节都需精心设计,以防冻融循环的侵扰。

桥梁的桥墩在冻融中可能受损,隧道的壁面在热胀冷缩中易生裂缝,雨季成“水帘”,寒冬变“冰窖”。

这一切,都要求工程在设计、材料、工艺乃至精细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以江鸿飞为首的大元决策层并未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们以土地为誓,以高薪为诱,动员了来自高丽的三百多万民夫与本国两百多万的汉人民夫,共计五百万之众,投入到这项浩大的工程中。

他们不畏严寒,不惧挑战,用汗水与智慧,一寸一寸地铺就了这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尽管大部分路段的铺设工作是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的,但即便是最北端的那段,也在严寒中见证了人类的坚韧与决心。

如今,随着寒冬的逝去,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

辽宁至礼成港的客运专线,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龙,承载着大元帝国的雄心壮志,疾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