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六年,十一月初五。
姑苏学院山长王儒经过三司会审之后,被判处死刑,当天被押送到城外。
一路上,街头站满了围观的百姓。
人们大骂王儒是无耻小人。
也有许多儒生为王儒喊冤,甚至有一些人跪在大街上拦住行刑队伍的去路。
等到后来王儒被送到法场,还有人在刑场附近喊冤。
直到王儒的人头落地后,这些人喊冤的声音更大,更加激动。
王儒虽然死了,可民间却突然多了许多不一样的声音。
有人说王儒不是魏国的细作,他是大夏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是反对苏常新政的人,所以他必须死。
这种说法还认为王儒的死,是皇帝陛下用来震慑保守派的。
也有人说王儒就是魏国的细作,当年魏国南下灭吴的时候,王儒就跟魏国勾搭在了一起。
还说苏州今年其他官员的谋反,背后都是王儒指使,是为了配合魏国。
王儒该死。
当然,无论哪种说法,无论真相是什么,王儒的死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夏魏的矛盾,目前来看,是不可调和的。
甚至已经有人预言明年春暖花开之后,夏魏之间一定还会有更大规模的战争。
但似乎很少有人看清楚真相,在街头晒太阳的人们并不知道,此时此刻,京畿、苏州、常州的织造司、纺织厂已经全线启动。
那些原本在家中纺织的女工,纷纷收到了工厂里的契约,将她们招聘到了工厂。
与此同时,苏州、常州的蚕丝商人们连夜开始准备货物,行驶在从苏常到京畿的船队没有停下来过。
无数蚕丝、苎麻等等原料,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被分配到了各个地方,进入到那些工厂里。
工厂内部纺织机的声音日夜不停,无数丝绸从机器里出来,被人搬运、运到船上,再分发到指定的地方。
大量从银行贷款出来的钱财变成了丝绸、布匹,它们将被送往北方的晋国、辽国。
在整个十一月份,李彦一边与公孙赞、沈彬核对着各州郡的丝绸汇报,一边叮嘱着常瑜到建安郡要速战速决。
倒是在十一月底的时候,杜素带回来了消息,辽国的燕王耶律仁令愿意合作。